首页
>
云南省
>
怒江州特产
怒江州民俗文化
独龙族卡雀哇节
独龙族卡雀哇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卡雀哇节在每年农历腊月即公历的12月至次年的1月之间举行,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区。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
怒族仙女节
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怒族仙女…
瑶族服饰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
怒族民歌“哦得得”
怒族是一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传统的民间文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怒族民歌“哦得得”流传于福贡县匹河乡,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相互表达感情时不可缺少的曲调。“哦得得”有“哦得得一”、“哦得得二”、…
普米族四弦舞乐
普米族四弦本民族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四弦历史已无从考证,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故事…
独龙族民歌
独龙族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及相邻地带,历史上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民歌是一重要类别,很多独龙族的史诗、神…
泸水阔时节
“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以前,傈僳族过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在农历…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
拉马画毡
生活在兰坪的拉马姑娘,在结婚喜日到来之时,一定要准备一件陪嫁的物品--画毡,这也是一件美丽华贵的艺术品。 要制作一件画毡,首先得选择纯白色的绵羊毛作为原料,用特制的弓和竹帘,将其加工成宽4尺,…
怒族“若柔”语言
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两岸的丙中洛至普拉底地区,由4个支系组成,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自称“阿龙”。据不完全统计,贡山的“阿龙”主要有生恰、占苏、困欠、伊苏、气敢、滚拉、勒包、本东、贡马、南木大东…
独龙族语言
独龙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史称为“俅”、“俅扒”、“洛”、“曲洛”等,自称“独龙”或“独龙阿昌”。新中国建立后定名为独龙族。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独龙语共有两种方…
怒族达比亚舞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等县怒族村寨。“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外形似琵琶、三弦。达比亚舞即是以“达比亚”乐器名称命名的舞蹈。达比亚舞以舞者边弹边舞为特征,…
傈僳族刮克舞
傈僳族舞蹈“刮克”又称“打转舞”,可意译为“欢乐跳”。分支较多,流传于怒江大峡谷福贡县、泸水县的傈僳族村寨,是傈僳族传统的娱乐性集体舞蹈。泸水县的“刮克”舞多以“生产舞”为基调,表现形式与福贡县“刮克…
走遍怒江州
云南省特产
贡山县特产
兰坪县特产
泸水市特产
福贡县特产
怒江州美食小吃
怒江州民俗文化
怒江州十大特产
怒江州全部特产
怒江州地理标志产品
怒江州旅游景点
怒江州十大景点
怒江州地名网
怒江州名人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