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特产
渭南民俗文化
火烙画
火烙花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
大荔面花
大荔阿寿面花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大荔阿寿村里最出名的做面花…
大荔刺绣
大荔剌绣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造型简洁夸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思奇巧,色彩强烈鲜明,寓意含蓄,针法灵活,绣工精细,形象布局错落有致,充分体现着朴素的先民意识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大荔县位于陕西渭…
华山三月三古庙会
庙会在我国广泛存在,历史悠久,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产物,是展示地方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有机载体。华山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岳之一,地近长安,被视为西京王气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许多有影响的历史、神话传说,…
大荔社火
社火是流传于陕西关中大荔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古人认为“社“是土地之神,祈求丰收或驱鬼逐疫,都要祭祀社神,“火“有红火、热闹之意。我们老家的社火主要以地雷、火枪、摇杆、穷摇杆、芯子、抬高、日破瓮、…
阿寿村“二月二”赛花馍
3月20日,在“二月二”龙抬头前一天的日子,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村民敲锣打鼓、花苫鼓开道,恭恭敬敬把做好的50多件花馍送到村上的药王庙。据村上今年已经72岁的花馍传承人张月香老人介绍,她做花馍已有40年…
朝邑剪纸
大荔有“同州三绝”——同朝皮影、大荔面花、朝邑剪纸。作为梆子腔发祥地,大荔皮影戏“碗碗腔”在明、清时期也比较盛行。随着戏曲艺术广泛流传,农妇凭借唯美的观察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吸收皮影中的人物及场景造型,…
蒲城尧山圣母庙会
尧山庙会的传统祭祀和社火,丰富多彩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受群众欢迎,并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每年清明,尧山十一社的村民、周边县的群众数十万人云集,同时有众多小商贩到尧山和接送神社的地域进行买卖活动,先后…
合阳东雷三官庙庙会
合阳县东雷村,地处黄河岸边,村东有个三官庙,旧时,当地船夫为了求神保佑航运平安,商贾求神保佑生意兴隆,于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举办庙会,唱戏酬神,闹社火,上锣鼓。每年正月初四、初五一过,村里的“积极分子”…
东雷上锣鼓
东雷上锣鼓仅存于合阳县坊镇东雷村。东雷村东临黄河,西接中雷村,南与太里村隔沟相望,北与百良镇岔峪口相接,位置在北纬35o13,东经110o21,在战国魏文侯17年(公元前429年)即有人口居住,因该村…
大荔背花锣
关于“背花锣” ,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呢。相传元代某年百日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时任同州刺史的亚哥为民请命,在九龙村“太皇庙”内设坛祈雨,以女许神。此举后,天降甘霖,其女亚媛气绝身亡,乡民将亚媛安葬…
潼关踩高跷
高跷外称“木棍上的秧歌”,五虎张高跷始于明代,成熟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后日趋兴盛。五虎张“高跷”一般分为“文跷”和“武跷’’两大类,均依照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手持各种道具,排成队列,在雄浑…
渭南剪纸
剪纸,是渭南农村妇女美化环境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窗花剪纸其选材品种数以千计,诸如人物、花鸟鱼虫、禽兽、民间传说、戏剧故事及福、寿、喜字等。剪制时采取提炼概括,变形夸张的手法着重刻画物象形态和图案的装饰…
麦杆画
麦杆画因其制作材料为麦杆而得名。他起源于清,兴盛与当代。经多年对清代麦杆画传世艺术珍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既继承传统工艺,又不断推陈出新,采用许多先进工艺精工制作的麦杆天然色泽巧妙的表现画面,在处理…
华州背花鼓
华县位于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地处东经109°36′至110°2′48″,北纬34°12′27″至34°36′27″,面积为112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36万。东临华阴,西接渭南,南依莽莽秦岭,…
走遍渭南
陕西省特产
大荔特产
合阳县特产
富平县特产
蒲城县特产
白水县特产
韩城特产
澄城县特产
华州区特产
潼关县特产
临渭区特产
华阴特产
渭南美食小吃
渭南民俗文化
渭南十大特产
渭南全部特产
渭南地理标志产品
渭南旅游景点
渭南十大景点
渭南地名网
渭南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