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聚源
老北京时代有句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马聚源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最初只是个小摊子,到了清嘉庆二十二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正式开办了马聚源帽店。店主马聚元是个十分善于经营的人,他为了满足各界的需要,开发出了上自宫廷、下至百姓都可以戴的帽子,到了清朝末年,马聚元帽店被称誉为北京帽业之首,无论什么人,都以能有一顶马聚元的帽子为荣事。
马聚元是农民出身,直隶马桥人。他14岁到北京,在一家成衣铺学徒。一年后这家成衣铺倒闭关门,他又到了帽子作坊学徒。帽子作坊的掌柜是个手艺好、为人和气的人,但是内掌柜却很刁钻,对待徒弟十分刻薄,稍有不顺非打即骂。马聚元忍辱负重,渐渐地不仅学会了制作各种帽子的手艺,也学会了管理作坊的办法。待学徒生活一结束,马聚元便租了间小房住下,买来原料自己加工帽子,然后到打磨厂、花市一带的旅店去向客人推销。一年下来,积攒了几个钱,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摆了个小帽子摊。由于马聚元做帽子的质量好,价钱便宜,日子一长便得到了顾客的认可。清嘉庆二十二年,马聚元买下了一间小铺面,经过简单的装修,选了个良辰吉日,马聚源帽店便正式开始了。
马聚源帽店虽说只有一间门脸,但天天宾客盈门。这一天,帽店里来了个1的,他买了一顶帽子之后,发现这家小帽店在制作上十分讲究,用料真实,做工也很精细。于是,这个1的便再次来找马聚元,介绍他为朝廷里做缨帽。这对马聚元是一个天赐的机会,从此,马聚源从一个普通的小帽店,成了专为贵族官僚服务的官司帽店。
由于生意的兴隆,年年盈利,清道光二十二年,马聚元又在鲜鱼口开办了天成斋鞋店。生意越做越好,但是掌柜的马聚元却病倒了,清咸丰八年,他的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而亡。整个店铺交给了一个叫李建全的人经营,生意依然很好,但是马家的人却一直想把店铺卖出去,在家乡置地盖房,过清静日子。那个在朝廷里1的知道以后,觉得这样太可惜,就拿出一笔钱,把帽店买了过来。同治元年,马聚源帽店归了这个1,姓李的依然当经理主事,几年以后,马聚源帽店扩大经营,买下了一座三间的门脸,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
马聚源的东家在朝廷里有权有势,交往了一大批军政界的要人和1,使得马聚源帽店里各色人待出入,顾客也增多了,马聚源成了闻名京城的帽业之首。清政府被推翻后,马聚源店不生产红缨帽子了,改为瓜皮中帽和将军盔。这种瓜皮帽和将军盔上都有一个小疙瘩,马聚源在缝制时,只用三针便可缝好,其高超的技术被人们称之为马三针。所以,常带马聚源帽子的人,只要一看帽子上的疙瘩,就知道是不是马聚源的货。马聚源在全盛时期,帽店里的工人达50多位,这在旧京买卖商号中可称得上是较大的一家店铺。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以后,马聚源店走上了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新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的方向。1958年,马聚源帽店迁到了大栅栏经营。现在当我们有空去逛大栅栏时,还可以看到那块写着马聚源的匾额。
联系电话:63035955
地址:宣武区大栅栏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