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

王麻子膏药

王麻子膏药

王麻子膏药

道外区富锦街西端,由五道街入口到七道街一段,人称"王麻子街"。当年,这条街北临"十八拐"(那是官0暗娼集中的地方),后街是素有"天桥"之称的北市场,西端向北是1鱼市,南面只隔一趟平房就是电车道了。

王麻子街本不宽展,但是热闹非凡,摆摊的、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无所不有。然而,引人比较注目的还要说四家都以"王麻子"为标记的膏药店。其中有李明臣开设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有壬树森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有刘万谥开设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还有宋子珍开设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牌名目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的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璜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名目虽有巧妙的变化,或自称“真”,或自称“假”,也实在堪称趣事,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抱着“王麻子”不放。

究竟谁是真"王麻子"呢?据调查所知,开创"王麻子膏药”的始祖是福庆堂。号称"真正老王麻子"的——王树森。

盛名由来

王树森是满族人,祖居北京牛街。其父原系清宫护卫营的卫士。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拿揉搓,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物。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牛街王回回的“狗皮膏药”、马回回的“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后来,因受宫庭纷争的牵累波排出京城,王树森随父到玉田县十里坨守皇陵。名义上是皇宫让守陵墓,其实是发配,因玉田十里坨距东西二陵都很遥远,到那以后就根本无人过问了。

王树森从小随父熬制膏药:"约在十七、八岁时,因家境败落,无法继续维持生活,于是单人挑担闯关东,来到了龙江呼兰县,靠打零工、卖苦力维持生活。

此间,生活异常困窘。因为生计关系,工余、尤其工闲,王树森又操其父所传的旧业一一熬起膏药来,在呼兰庙头一带摆地摊叫卖。他熬制的膏药,功效猿到,所以生意很好。于是他将祖传秘方做了分析研究,几经改造,创制了“拔毒膏”。这种膏药价格便宜。贴用方便,疗效极好,所以人们有病没病也都愿意备上几贴。王树森脸上有浅白麻子,每当人们有个磕磕碰碰,或者生疮长疖时,总有人指着庙头说:“到王麻子那儿买几贴膏药吧!"于是"王麻子膏药"首先在呼兰创出了名气。相继王树森又创制了一种大膏药一一虎骨熊油膏,专治筋骨、腰腿各种寒症,以及因寒不孕等。于是“王麻子膏药”声誉越来越高,主顾越来越多,无论冬夏,熬多少卖多少,日日月月供不应求。二、三年后,呼兰有名的蒋家大户竟把姑娘许配给王麻子为妻,王树森便定居于呼兰了。

苦心经营

二十年代末,王树森由呼兰迁到哈尔滨,落脚于太古南六道街"兄弟堂"院内行医。此间,"王麻子膏药"在哈尔滨已大有声望。王树森通过反复实践,在针炙外科和医治跌打损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膏药配合医术,行医治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为谋取一张正式许可,他经受了百般刁难种种折磨,终于在伪康德三年,通过临床考试和药物化验,取得了伪满政府颁发的“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随着哈尔滨街道的逐步形成,以及伪满洲国的民族分化政策一一对满族人稍有照顾。王树森在富锦街姚锡九大院西侧划了营业地号,修了三间店面,确立了固定的营业场所一一家眷铺福庆堂王麻子膏药店。

当时,生意大振,无论大小膏药皆供不应求,就在全盛时期,王树森还是亲自精选原料,亲自上秤配方,亲自看火监制,并且公开在门前支锅,当众下料,严格坚持质量标准,恪守信誉,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望,王树森熬膏药,总是全家男女老幼齐上阵,天天忙。就是只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十一、二岁的孩子,每晚也要在膏药衬布上打商标印章几千贴,往往打着打着就伏在纺单或衬布上呼呼地睡过去了。

王树森还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贴敷中间可免费再摊一次,尤其外地函购,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

因为,"王麻子膏药"方便、省钱、药效好,所以深受劳苦平民的欢迎。当时在国内销至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远至新疆伊犁;在国外,销至日本、苏联、蒙古、南洋和美国。当时的月销额达五、六千元(伪币)。

王麻子膏药在国内外用户越来越多,声誉越来越高。此时,李明臣、宋子珍、刘万谥等乡亲由各地纷纷前来,都愿借"王麻子"的名声开业熬膏药。王树森助人为乐,愿意乡邻们都好起来,就一一答应。为了区别起见,在自家的牌号上增加了"真正老"三个字,其他各家也都在"王麻子"三字上作出自己的文章来。于是一条具有独特经营风格的"王麻子街"便形成了。

后继有人

王树森于一九四八年病逝,他的次子王殿元继承了祖业。一九五0年,经市卫生局许可,他担任了福庆堂药店的经理。年仅二十岁的王殿元,从父亲那里接过了制药秘方,学得了熬膏药看火候的制药技巧,继承了对店铺的经营管理,使名牌保住了。在他主持下的福庆堂膏药店,整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其兴旺景象不减当年。

王殿元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医术,而且继承了父亲的医德。"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治病不象卖吃喝,伸手是祸,拳手是福。"父亲生前经常叨念的这些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父亲生前那些乐善好施的故事,更使他不能忘怀。那时,有一个叫周宝庭的,身无分文,又得了连疮腿,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王树森把他留在店里,为其免费医治。治好后,又因其无处投奔,干脆留在店里帮忙,时间长达四年之久。除此,为报答治病恩情,进门就向王树森认干爹的竟不下十余人。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殿元无论经营店铺,还是行医治病,总是经常告诫自己,不能重利害义。

一九五二年四月,突然来了四位不速之客,据翻译人员说,是从外蒙古来的。他们先是买膏药,然后又说打算多买,能制多少就买多少,把产品全部包下来。因来得突然,不明1,王殿元未置可否,以"合计合计"为辞搪塞了过去。过了两天,他们又来交涉并提出新的要求,声称要买整个店铺,要把店铺全部人员接到外蒙,在那里建楼房,开工厂,制膏药,要什么条件,就答应什么条件。王殿元心想:"中国人的东西怎能随便拿到外国去?"他拒绝了。来客仍不死心,又说要用优厚的条件买"拔毒膏"的技术,这也被他拒绝了。后来,为避免麻烦,王殿元干脆躲了起来,这件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王殿元保住了名牌,但没有就此止步。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配合药物治疗,又广泛采用了针灸、推拿、整骨等医疗手段,收到了更理想的效果。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经考试取得了骨科中医师的资格。

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一度销声的

"王麻子膏药"得以复苏,卫生局特批恢复名牌,知通王殿元可以再用"王麻子"的名义卖膏药。王殿元带领三个儿子重振家业,把他们经营的个体诊所办得越来越红火,慕名而来就医买药的顾客仍络绎不绝。

推荐哈尔滨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麻也感兴趣:
哈尔滨导航

下一篇:老鼎丰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