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 > 喜德县

阿嫫妮惹

阿嫫妮惹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渝五省市区的高寒山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明。阿嫫妮惹是彝族民间最经典的女性传承叙事抒情长诗,从古至今以传唱的方式流传于彝族民间,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嫫妮惹是彝语,意“妈妈女儿”或“妈妈呀—女儿”,是泛指所有的彝族女性。阿嫫妮惹是彝族妇女口耳相传的叙事抒情长诗,也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的精辟杰作。

【产生年代】

关于阿嫫妮惹的起源问题,学界普遍认为,阿嫫妮惹应萌发于女嫁男婚的男权制度即父系社会初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文学作品。彝族妇女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由于千百年来都用彝语传播,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著名的民族学家马长寿等深入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考察和搜集彝族民间文化时,曾搜集到阿嫫妮惹,并先后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发行,到20世纪60、70年代,地方学者把阿嫫妮惹收集翻译在地方刊物上发表,才引起了世人对阿嫫妮惹的关注。特别是解放以后,涌现出了一批彝族学者,深入大小凉山彝族村村寨寨,收集到一些彝族民间文学,发现其中阿嫫妮惹是一首最普及、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彝族叙事长诗。同时,以彝文版和汉文翻译版的形式,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轰动了国内文坛。国内许多报纸、期刊相继转载。

目前,民间叙事长诗阿嫫妮惹作为人们公认的中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已被编进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等院校“民间文学”教科书。

【分布区域】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西跨横断山系,东抵四川盆地,北接川西高原和山地,南临金沙江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起伏大,高差悬殊,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300余米。州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是山地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凉山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歌民乐层出不穷,彝族女性叙事长诗阿嫫妮惹在四川省凉山州17个县市,乐山市的峨边县、马边县,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雅安市的石棉县,甘孜州的九龙县,云南省的宁蒗县等彝族地区世代流传,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值得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彝语方言、土语的不同,因而阿嫫妮惹的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各有差异。

【基本内容】

阿嫫妮惹的原生形态是彝族民间用彝语创作和传唱的,作品以主人公“阿嫫妮惹”为主线,主要以五言和七言诗体,讲述了阿嫫妮惹的故事。主要以一个女人的“出生——成长——成人——出嫁”等经历为故事主线,按照女主人公的“快乐——烦恼——悲伤——绝望”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用委婉优美的诗歌语言,把出嫁姑娘千回百转的愁肠、对不幸婚姻的满腹哀愁、对悲惨命运的恐慌、对苦难现实的控诉、对残酷人生的绝望、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感情。阿嫫妮惹的民间传唱形式很多,但诗词内容及其结构大同小异,总体可以归纳为阿嫫妮惹的出生、成长和对婚姻的烦恼等。阿嫫妮惹以叙事抒情诗的形式,描述了彝族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

凉山彝族妇女主要在婚嫁、火把节、部分毕摩仪式等场合传唱。所叙述的内容是妈妈女儿从出生、成长、婚姻等如泣如诉、血泪声声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包办婚姻制度的残酷,是一部彝族妇女用血泪凝成的诗篇。是以反映彝族妇女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通过一位嫁到远方的彝族姑娘哭诉自己生活不如意的一生,对旧的包办婚姻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和抗议。表达了广大彝族妇女冲破旧婚姻习俗,争取婚姻自主获得幸福的愿望。

阿嫫妮惹是泛指所有的女性。“阿嫫妮惹”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得到父母和邻里亲人的宠爱。到了十七岁,阿嫫妮惹美名扬四方,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有钱有势的人也派媒人来提亲,媒人花言巧语,软硬兼施,但金钱和财富无法动摇“阿嫫妮惹”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按彝族传统婚俗,女儿十七岁必定要嫁人,于是阿嫫妮惹唱道:

“0女儿哟,人说高山乐趣多,高山未必真快乐,在那绵绵山脉上,只有羊儿最快乐;人说深谷最美丽,深谷未必真美丽,在静静的深谷里,只有漆树最美丽;人说草原乐趣多,草原未必真快乐,在那朗朗草原上,只有云雀最快活;人说世间痛苦多,世间未必少快乐,蜂巢般的人世上,只有妇女不快活……。0女儿哟,乌鸦本爱吃漆籽,漆籽只能吃三日,连吃三日后,肠子能承受,胃却难受了;瘦地适合种甜荞,甜桥只能种三季,连种三季后,枝叶能茂盛,不结荞籽了;女儿爱住是娘家娘家只宜住三年,住到三年后,言语能融洽,心事难知了,女儿不走不行了。女儿真可怜!……。”

阿莫妮惹用排比、拟人、拟物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思想感情,以叙事抒情的形式,描述阿莫妮惹从降生到死亡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记述了阿莫妮惹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气息。

阿嫫妮惹以或独唱、或一人领唱一人跟唱、或一人领唱众人齐唱,或坐唱、或边舞边唱等形式,表达出了阿莫妮惹的生活气息及其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对旧制婚姻的控诉和强烈1。歌词优美动听,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基本特征】

1、阿嫫妮惹是彝族妇女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阿嫫妮惹流水似地在彝族妇女口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是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每一位彝族妇女都是歌手。

2、阿嫫妮惹塑造彝族妇女的形象,在彝族妇女长期的口头传唱中,既刻画出了善良、勤劳、美丽的阿嫫妮惹,表现出彝族妇女的独特性格和精神。

3、用彝语诗歌的形式传唱,是阿嫫妮惹传承的基本特征之一。

4、阿嫫妮惹是彝族女性世代口耳相传、逐步完善的叙事长诗。主要在嫁女、火把节、部分毕摩仪式等特定场所专由女性传唱。

【基本价值】

1、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阿嫫妮惹是生长于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文学作品,她对彝族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古老文学作品阿嫫妮惹,在叙事方法上采用了顺叙、插叙、叠叙等;在描写手法上使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构思技巧上使用伏笔、夸张、讽刺等;在谐音修辞艺术上使用了谐音、比喻等,需要说明的是谐音修辞是彝族人特有的,而部分谐音修辞方法还是阿嫫妮惹都有的。在遥远的年代,彝族先民就能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古老的文学作品,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阿嫫妮惹在义诺地区边唱边舞的形式出现,比一般的叙事诗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2、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价值

阿嫫妮惹的内容涵盖了、信仰、习俗、婚姻制度、伦理道德等。具有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价值。

3、阿嫫妮惹植根于大小凉山彝族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在该民族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阿嫫妮惹也是被广泛认同的民族具有象征美好意义的女性形象之一。

推荐喜德县更多特产
喜德县导航

下一篇:毕阿史拉则传说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