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花布
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过去,彩印花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闺女的嫁妆及用于订亲、结婚、走亲访友用到的包袱,都是用彩印及花布来做,它在农村使用最为广泛。彩印花布主要以大红、翠绿、桃红、紫、黄等色套印,图案富丽堂皇,民间通常以“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来形容彩印花布的绚丽多彩,彩印花布题材多以牡丹、凤凰、荷花、富贵、福寿,大多选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传说,诸如“鱼穿莲”“四喜石榴”“凤穿牡丹”,“吉庆有余”,“富寿图”,“五毒肚兜”等等,选题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村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
明清两朝,大大小小的染坊逐渐兴盛起来,到民国时期,各县、乡镇都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染坊。解放后,彩印花布品种变的更多,使用也更为广泛。但文革时期,开染坊及印花布却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及“破四旧”的对象,致使全国各地的染坊纷纷关闭,曾经一直作为营生的彩印逐渐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临沂的张明建学徒时年龄小、学的快、学的多而精,在文革抄家时,他把部分的画版及工具藏在鸡窝里,从而使彩印技艺免于失传。张明建,1948年生于临沂,中国民间文化杰出文化传承人,据文化部调查,他是中国目前民间唯一一位会彩印花布的艺人,从打版、制版、刻板、配色、印染都独立完成。由于时代的发展及时间的变动,现在基本上不大使用彩印花布了,会彩印老艺人也都相继做古,彩印艺术濒临衰亡。彩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国家的重点保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