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 > 长安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是流传在陕西西安长安区的民间传说,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始祖仓颉,创造汉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汉字的出现,承载了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因而,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传上古时代,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中华神州处于洪荒草昧之世、结绳记事之时。一天,在今属陕西白水所辖的阳武村侯冈家一个男孩轰然出世,他嫩纯而宏亮的哭啼声震惊四邻,人们纷纷爬下树巢、钻出山洞、离开地穴或窝棚,前来侯冈家祝贺。当接生婆抱出用兽皮包裹着的婴儿,让相亲们观看时,人们异口同声“啊”了一声。这孩子“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脸大的孩子,更没有见过长四个眼睛的孩子!以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投胎出生在侯冈家。相传这一天,后来有了历法,确定为农历三月二十八。这个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仓颉。

仓颉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他观察能力非凡,看到什么就能用小木棒子在地上三两笔画出其外形,剑齿虎、大蜥蜴、龟、蛇、大象、野牛等动物,他能用简笔画记下来。乡亲们并不理解他,只知道侯冈家孩子不学采集,不学狩猎,整天刻刻画画地不务正业。侯冈夫妇不这样认为,自家孩子耳聪目明,又是四个眼睛,视觉信息是常人的双倍,将来必定有大用。

仓颉长大后果然才智过人,站在这个山上,就能看见对面山头上野果多少;隔着野藤缠绕大树的浓密山林,他能看见窥视人类的剑齿虎;透过碧绿的深水,能看见水底潜藏的蛟蟒。他和妈妈一起采集,收获总比别人多。他和爸爸并肩打猎,往往最先发现猎物,亲手射杀。

人们抬一根木头时,为了劲往一出使,发出“杭育、杭育”的号子声。仓颉听得耳膜像挠痒,很舒服,但他只会模仿,没办法记录下来。人们砍竹子,做弓箭,用石头做子弹,射杀猎物,唱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仓颉也学会了这首歌,在心里牢牢记着:砍下竹子啊,两头用皮绳弥起来做成弓,射出的土块像箭啊,射杀猎物有肉吃!

为了增加生活阅历,仓颉在没有路的地方奋力攀登,缠在树上的粗大蟒蛇看见他就向树梢爬,藏在草丛中的蜥蜴赶紧溜走,剑齿虎、大角鹿老远看见他就躲。人常说“狼虎两家怕”,动物们怕他,他也不敢轻易招惹动物。那时候,除过一种体型较小的狼被人驯化为狗之外,其他动物还没有大量被人饲养,也就是说,牧业还在开创阶段。为了掌握自然界一些情况,仓颉又观察住在河岸的人在怎样编织麻布,怎样用泥制成陶器,怎样栽种一些植物,把植物种子放在石板上,用一块石头磨碎,怎样钻木取火,烤熟的兽肉不但容易咀嚼,而且油香扑鼻,滋味甘美。所有这些情景,仓颉用绳结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疙瘩,算是他写的游记。

为了整理他自己写的游记,仓颉抖开结满疙瘩的绳,有些绳结,连他也记不清是表示缠绕在树的蟒,还是古藤蔓了,连表示剑齿虎的绳结和表示大角鹿的绳结也分不清了。好在他会画简笔画,他就用三五笔画在树叶、树皮或石片上,用这些符号整理游记,依据这些符号,向父母,乡亲们汇报他的见闻。

家乡出了仓颉这个杰出人才,人们口耳相传,消息很快就传到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那里,就在仓颉30岁那年,黄帝让仓颉在自己手下工作。黄帝对仓颉评价很高,说他是“人下一君,君上一人”,繁体字“倉”字,人底下一点,再底下一个“君”字,读作“仓”。把“仓”作为姓赐给仓颉,仓颉从此姓仓。“人下一君”,表示仓颉地位仅次于黄帝一人,“君上一人”,表示黄帝心目中仓颉最伟大,足见黄帝对仓颉的器重。“颉”字的意思较复杂,“吉”表示祈祷成年男子健康吉祥,“页”表示人头,合在一起,表示聪慧、伟岸、超群和吉祥。黄帝封仓颉为左史,诅诵为右史,左史为记事之官。

这个故事叫做《史皇生而能书》,是长安仓颉造字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仓颉复姓侯刚,陕西白水人,赤面四目,身材高大,智慧超群,系黄帝左史官。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世世代代流传着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有《皇帝战蚩尤的故事》《仓颉造字在长安》《师生同造“形声字”》《造字台前听教诲》等等。其中,《仓颉造字在长安》讲的是:

仓颉身为左史官,记事之官,他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帮助黄帝开创中华伟业,当时已有国家雏形,但还是原始社会。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他和炎帝从分治到联合,仓颉是有功之臣。

黄帝准备和炎帝谈判,命令仓颉搜集整理炎帝十多年来侵犯边境,杀死民众的严重罪过事实,仓颉就跑到他的档案室翻看一条又一条打满了各种形态的疙瘩绳,看着一个个奇怪的绳结,回忆当时战事、时间、地点,伤亡人数都是用结绳表示,怎没也弄不清楚。到了谈判时,黄帝和炎帝辩论,想摆事实讲道理。让仓颉提供数据,仓颉说不清,让仓颉举出事例,仓颉张冠李戴,使黄帝在谈判桌上受挫,黄帝很生气,事后批评了仓颉。

仓颉决心研创一系列符号,代替复杂而易混的结绳记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的母亲就劝他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大家也有各种记事符号,去收集、整理,一定会有收获的。他就离开他家洞穴,走上征途。他见有人给陶器泥胚底部刻画许多符号,烧成陶器后,符号不变形;又见有人给石头上刻画图形,保留时间很长,他就一一问清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他用着种种符号表示时间、地点、军队人数,伤亡人数,果然有条不紊。第二次黄帝和炎帝谈判时,黄帝根据仓颉提供的事实和数据,说服了炎帝。炎帝夸黄帝记性好,黄帝说:“我哪能记住这些,多亏左史仓颉,他把这些事实记录下来了。”炎帝心悦诚服。从此后,炎黄二帝精诚团结,共创中华民族大业。

黄帝很高兴,就让仓颉专门研究、创造文字。仓颉欣然接受使命,就一边造字,一边给人们教字。他先在自己家乡传播自己所造的字。家乡地形复杂,人们劳作辛苦,没有时间去学习他的字。甚至有人说:“字不能当奶喝、不能当肉吃,学字耽误采集打猎,学字还费心思!”仓颉就向黄帝汇报了这种情况,黄帝说:“他们对你不熟悉,说话不尊重你,又忙于劳作,无暇学字。你不如到南边去,那里的人喜食鱼类,善于动脑,也许容易配合你!”仓颉就带着他的几个学生,跋山涉水,朝南徒步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如今的长安。

黄帝说的不错,后来被称为“长安”一带的人民,果然喜食鱼类,这里是一片低洼地,长满了水草,水草间穿梭般游动着鱼类,以鱼类为食物来源的鸟类栖息在这里,捕食鸟类的爬行动物,巨蜥、蟒蛇、野狼也纷纷出没在这里,各种植物生长旺盛,拉蔓的、结果的、结荚含籽的、块茎块根可食的,举不胜举,人类就在这里拣地势高的地方,挖了一个坑,用木棍支架铺上茅草,成为蘑菇形地窖式窝棚,周围挖一道防护壕,住了下来。仓颉选择这个地方造字,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南边是巍巍的山岭,岭上白云冉冉,山峰有低有高,雄奇参差。山上山下长满了树木,树木上缠满了蔓藤,树下是荆棘草丛。水边沙地上,有许多蹄印、掌印、足印、爪印。仓颉和他的学生向当地猎人、渔人、农人讨教,辨认这蹄印、掌印、足印、爪印是什么兽,什么鸟,什么牲畜,什么爬行动物留下的。仓颉说:“何不用爪印作文字,代表鸟兽呢?”学生们纷纷动脑筋想,创造了许多符号,仓颉一看与原物相像,就确定为表示这个事物的字。黄帝见仓颉跑来跑去太辛苦,就选择一块地势适宜的地方,让人们造了一个土台,高出周围地面,让仓颉站在土台上,观察天地日月,山水草木,鸟兽形迹,鱼虫姿态,男女采集打猎情景,造出一个个字来,把字用碳棒写在土台上,教学生学会了,记住了,用泥沼地的白土漫一遍,继续写,写了一层又一层,漫了一遍又一遍,土台也慢慢增高。

仓颉看到太阳是圆的,就画一个圆圈表示外形,又因为太阳是最大的,是头号,所以在圆圈里加个“一”字,画一点,这就成了“日”字。“月”字的雏形就是画个月牙儿,后来发展为“月”字。“人”字雏形象个人的侧影,发展成“人”字。“山”字中间一座山峰,两边两个次峰,如果只画一个峰,会被人误认为刀尖。而刀尖的“尖”是个会意字,上头小底下大,不是“尖”么?水字最上头两竖表示瀑布,中间一横表示河流,下面两点表示水珠。后来进化成河流,即现在写成的水字。“天”字像个人平伸双手,双腿岔开,高于头顶当然是天了。“休”字是会意字,一个人疲倦了靠住树表示休息或停止劳作。就这样,仓颉日夜劳累,造的字很多很多,其数目相当于一石谷子的粒数。民谣有云: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夫子认得九斗七,丢下三升无处用,撒在边疆教彝民。仓颉造的字,进化成汉字的约有九成七,还有零星的字没处用,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创造文字时作参考。现在,朝鲜文字、日本文字,形体上都受汉字影响。

仓颉造字传说,象征着古代先祖的聪明智慧和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敢想敢干的开创精神,仓颉精神激励着炎黄子孙开拓进取,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世代相承。

推荐长安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传说也感兴趣:
长安导航

下一篇:张骞传说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