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六安市

大别山民歌

大别山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别山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别山民歌是安徽皖西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安徽省六安市申报的“大别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76Ⅱ-77。

在皖西在六安,大别山纵横千里,淮河水穿境而过。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皖西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古代时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体现了近现代时期的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面貌。如:有反映皋陶治法、大禹治水、楚汉之争,以及辛亥革命、红军起义等民谣民歌;还有反映社会建设时期的生活、生产的民歌;以及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六安社会风土、人情、民俗等民谣民歌。最有影响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革命民歌唱遍全国。在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皖西大别山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是《挣颈红》、《慢赶牛》等曲调,曾在安徽乃至全国产生过巨大的反响。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1、原生态特征;2、明显的地域特征;3、综合的艺术特殊。主要价值有:1、历史学价值;2、美学价值;3、社会学价值、艺术学价值。

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格特点

大别山民歌[2]带有明显的吴楚风格与南北兼容并蓄的特点,这种复杂性又使得它更加奥妙无穷,丰富多彩。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修辞手法和演唱形式。

大别山民歌大多保持了原始音调,其曲调大致有两类:“挣颈红”和“慢赶牛”,其中前者曲调较为高亢,后者曲调较为婉转。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

大别山地处江淮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民歌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大别山民歌具有口头说唱艺术的特点,许多民歌都有口语化倾向,朴素、简洁、明快、生动。由于歌唱者的方言、语音、语调的地方性特点,大别山情歌的声腔变化、情感抒发各不相同。这些歌唱往往是“信口开河”、“触景生情”、“以情带声”,因而既具有山的阳刚粗犷,又具备水的婉转悠扬。其声韵旋法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

在修辞上,大别山民歌“赋比兴”皆用,以“兴”为多。以赋抒情法如:“俺跟二哥隔个墙,顿顿吃饭他来望。吃个麻虾留个腿,吃个鸡蛋留个黄。人家疼妻俺疼郎。”内容自然朴实,以内在感情作底,以直陈其事作面,没有丝毫的做作,韵味很浓。大别山民歌的比喻“类繁”而“切至”,有明比、暗比、排比、对比、反比等等。如:“小妹生得乖又乖,远远见她飘过来。走路好比蝴蝶舞,打伞好似牡丹开。爱坏多少好人才!”将走路比喻为蝴蝶舞,打伞比喻为牡丹开,更突出了姑娘的美丽多姿。又如暗比:“新打塘埂溜溜光,里栽杨柳外栽桑。东风刮来桑缠柳,西风刮来柳缠桑。树叶落在树根上。”歌中无一情爱字眼,却借桑柳相缠的形象,把情人相恋的热烈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兴”的修辞手法在大别山民歌中用得最多,比如以实物起兴的民歌《草鞋扒子五个桩》唱道:打双草鞋送情郎/礼物虽贱情意重/愿郎把妹记心上/切莫穿双丢一双。

“重叠”手法,是大别山民歌的又一常见修辞,主要是借“重叠”句子强调旨意和感情。大别山民歌中月份歌,如《盘茶歌》、《十二月花》、《孟姜女送寒衣》、《十二月望亲人》、《十二月想郎》,其结构手法及布局均如出一辙。大别山民歌中衬字用得也很多,衬字在民歌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涵义,它只用于补足歌曲语气感或渲染歌曲气氛,在歌曲中似于陪衬的位置。但是,由于它们都不受歌词(曲)陈述关系的束缚,能自由、尽情地作音乐抒咏,因此,对充实歌曲内涵,丰富音乐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大别山民歌经常在句子的中间或尾端使用一些衬字,以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呀、啊、啦、哪、哎、哇、哈、嗷、嚎也乃啊、哎咳嗬是嗬、一子呀儿哟、一么那厢嗨”等等。凡当地习惯用的语虚衬词,都在民歌0现过。如著名的《采茶歌》:“春季里来采茶忙(哎),哥妹双双上山冈(哟),哥在前面昂头唱(哎),妹在后面爱俏郎(啊依子哟)”,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热烈欢快之情。

代表作品

大别山民歌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大别山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大别山地区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是他们劳动的创造,生活的结晶,感情的宣泄。大别山区处于鄂豫皖交界。由于地理条件局限,大别山区农业生产主要依山而耕,大别山人多以营林伐木、种茶采茶、畜牧养殖为业。山民的生产活动大多在山地林间,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山歌,如采茶歌、放牛歌、长工歌、号子等,表现的手法比较简单、直接。

比如当地结婚闹新房和建房起梁时常以合唱的演唱方式歌之,既热闹喜庆又风趣幽默。如《闹新房》[领:一进新人房。众:喜呀!领:新人房里亮堂堂。众:喜啊!领:左边摆的箱和柜,众:喜啊!领:右边摆的柜和箱,众:喜啊!领:一床锦被盖鸳鸯,众:喜啊!鸳鸯成对,凤凰成双,夫妻和爱,地久天长,百年好合,五世其昌。]一领众和。这种“现编现唱”形式最为灵活,最能吸引观众。

情歌永远是民歌的滥殇,大别山民歌也不例外,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爱情的各个方面,它包括赞慕、初识、试探、诘问、初恋、相思、热恋、起誓、离别、送郎、思念、苦情、抗争、失恋、逃婚等,如表现赞慕的有:日头看看往西飘/路上走个花娇娇/十指尖尖描花手/扇子隔脸不让瞧/青竹挑鱼馋坏猫。表现相思的有:好个明月挂天心/好个乖姐在邻村/望着月亮难当饼/看到乖姐难成亲/害哥得了相思病。

从艺术欣赏和审美的角度看,这些民歌直白朴实,实际上是大别山人民人性美、人情美的极好体现。

推荐六安市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民歌也感兴趣:
六安市导航

下一篇:五河民歌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