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溧阳

冻煞窠

冻煞窠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冻煞窠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是我国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始于周代,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迎神,驱除疫鬼,祓除不祥的祭祀风俗,称为“傩祭”。傩祭时,配以乐舞。流传于常州溧阳社渚一带的“冻煞窠”,即由“傩祭”演变而成。

乘马圩属湖泊低洼地区,明代之前,一遇连天暴雨,便泛滥成灾。故而,民间有句顺口语说:“宜兴、溧阳,总久不长,东坝一倒,变成汪洋”。明朝建立以后,为彻底解决患问题,明太祖朱元璋和宰相刘伯温部署筑东坝,其后,乘马圩一带成了真正的鱼米之乡。当时有位渔民在胥河捕鱼(伍子胥开的河叫胥河),捕鱼人起网时,网内有张观音像,捕鱼人将它丢在河内,第二次起网时,那像又在网内,捕鱼人说:“你老人家是吃素的,我是吃荤的,你愿意吃荤就到我网里来,不愿吃荤,请你另找门户。”结果第三次起网时,观音像又在网内,因寒冬腊月在河里捞起来的,群众就取名为“冻煞观音”,后称“冻煞窠”。

冻煞窠是一种颇具苏南特色的傩舞。从乘马圩村遗留的历史物件和资料来看,冻煞窠生成于明代成化年间(1470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10月中旬出会祭祀神灵。出会时,举行特定的祭祀仪式,称为“四香”,即针香、刀香、铐香和锣香。跳冻煞窠出场表演有18位傩神,武生6位神,文生9位神,还有观音、祠山和土地等诸神。众傩神均戴着木雕面具。冻煞窠傩舞面具的制作是一种独特的彩绘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面具各施以红、黄、蓝、白、黑等多种重彩。各傩神均穿古代服装,上插雉翎。表演开后,先锋神手执令牌,大锣开道,1把唢呐、6把彩伞、30多面龙凤旗、5面小锣,逐次展示,个个威风凛凛,气爽神扬,队伍浩浩荡荡进入祭台,一时场面热闹非凡。

冻煞窠的表演过程由10个程序组成。主要有判官请神、四神敖写、四神三刀头、四神刨刀、五神三刀头、六神敖写、六神刨刀、六神三刀头、六神窠海棠、六神滚龙。逐道程序,展演动作,都在唢呐的吹奏和锣鼓的伴奏下进行。众傩神舞姿优美矫健,象征着祈神消灾降福,确保和谐盛世,国泰民安。

在娱神和娱人的精彩展演中,冻煞窠成了溧阳社渚地区每年春节期间影响较大的民俗活动。近年来,冻煞窠多次参加溧阳市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屡获奖励,赢得了与会宾客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推荐溧阳更多特产
溧阳导航

下一篇:白太官传说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