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围鼓
韩城围鼓,又称西川锣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城围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的韩城市,其中又以薛峰境内原十二村(今名王村)的围鼓最负盛名,因其所居地为薛峰境内,故又名薛峰围鼓。相传薛峰围鼓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宋辽战争期间,薛峰川境内为战争的前沿阵地,相传杨家将中的杨九郎经常带领北宋军队在这里出没作战,后人为纪念杨家将,便将杨家将击鼓作战时鼓乐流传下来。后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创造出一大批融合农村文化生活,节日喜庆等的鼓乐曲牌,或表达农耕时期,庄稼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宗庙祭祀、求神保佑的虔诚心境,形成了今天这种集战争鼓乐与节日喜庆、宗庙祭祀于一身的韩城围鼓。
韩城围鼓的兴盛于神权发展和宗庙祭祀有关,在韩城西川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庙宇多达二三十处(0期间几乎损毁殆尽)。各种不同的庙会期间都有庆典,而有庆典必有韩城围鼓。从古庙遗址中的残存碑记上可以得知,西川原共有十八社,建庙修佛的资金,多以“社”为单位筹集,一般一庙有多社支持,同时一社又支持多庙,而“社”重要的组织纽带就是锣鼓。宗庙祭祀更是同锣鼓分不开。作为连接其族群的纽带作用的锣鼓,每逢宗庙祭祀,族上的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还是虎虎生威的后生都要美美的敲上一阵锣鼓。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韩城围鼓作为一种汉族传统文化,以其传承历史久远,阵营完整,鼓点繁多、技艺高超,而在韩原大地独秀一枝,长盛不衰。
韩城围鼓主要由七个阵营组成,分别为鼓营、锣营、钹营、火铳营、花杆营、旗营、墩柱营,总人数近200余人。演奏时,帅旗开道,旗营人员手执龙凤旗居于阵营两侧,呈一字排开。火铳营为其先导,花杆营居于阵营两侧,锣营、鼓营、钹营呈阵型排开,居于中央,呈对称分布。鼓营中的演奏人员头戴战盔、身披金甲、足登战靴,马步蹲开,呈击鼓作战之势;锣营、钹营人员左脚向前迈出一步,高高举起铜锣与金钹,呈向前厮杀之势;花杆营身着彩装,手执五彩花绸杆,花杆呈45度倾斜角,呈摇旗呐喊之势。适时阵营排开,令旗挥舞,鼓声雷动,气势恢宏,各阵营随着令旗的挥舞,不断变换阵型,或相互配合,交响辉映,或各自为营,单营作战,时而呈合围之势,时而呈战场队形一字排开。从而将战场中短兵相接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围鼓周围增加得花杆营,成员均为女性,适时,几十位姑娘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手执五彩绸杆,在鼓手旁摇曳浮动,婀娜多姿,呈现出刚与柔相济,力与美的完美组合,使人看后如痴如醉,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德感受。
韩城围鼓充分吸收了民间的汉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随着农耕文化的不断发展,韩城围鼓不断继承和发展围鼓的形式变化,在充分继承传统古军乐的精髓后,韩城围鼓根据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先后创作出一大批如“喜洋洋”“摘豆角”“歇阴凉”“扑鸽暖窝”等反映农村传统文化生活的曲牌,当围鼓演奏时,各方阵时而各自为营,时而密切配合,鼓点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缓、时而急。时而情绪激昂,如痴如醉,时而浅吟低唱、欢歌笑语,既有古战场军乐之雄浑,又有农村节日喜庆之婉转动听。
扑鸽暖窝——扑鸽子是韩城这个地方常见的一种鸟类,其经常居住在老百姓房子居所的屋檐下,雌雄相伴,成双成对,历来为韩城百姓所喜爱。人们把扑鸽子能够在其家筑巢居住,作为家庭幸福的一种象征。“扑鸽暖窝”是韩城的一种方言,其意思就是扑鸽子进入发情期,要筑巢产蛋,繁育下一代,雄鸽要承担雌鸽饮食供应的孵蛋期。俗称“暖窝”。
在古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方面,韩城围鼓借扑鸽暖窝之意,是要告诫子孙后民,要保持香火,保证本族的繁衍生息。一方面告诫夫妻之间,要像扑鸽子一样,和和美美,情深意长,相互提携,恩爱有加。表达了传统农耕文明下,社会底层百姓对美满生活、美满婚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而这种期盼与愿望就被百姓浓浓的融进了韩城围鼓的鼓乐中。
“扑鸽暖窝”一段,整体鼓点,轻柔缓慢,演奏时,队员相对而立,成幸福美满之势,充分表达夫妻生活美满之情。
老牛上坡——韩城有句古谚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是对传统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古代,地是农业之本,人是农业之源,而牛在传统农耕时期,“家有头牛,视为一宝”,牛农业生产生活的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老牛上坡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头朝下,背拱起,四脚踩稳踩实,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有多艰难都不退缩,都勇往直前。“老牛上坡”这段曲牌内容表达的是做人要像耕牛一样,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其寓意是人们要像老牛一样,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奋力向前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肚子痛——肚子痛是农村百姓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或是因饮食不周,或是脾胃不合,或是炎症作祟,或是器官发病。轻者皱眉咧嘴,重者捶胸打背。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和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人们多是祈福祝愿,请求神灵保佑。
曲牌“肚子痛”就是一段反映百姓在庙会拜佛求神期间的种种表现的鼓点,人们通过锣鼓的形式将其展现在神灵面前,以祈求神灵消灾免难。
歇阴凉——歇阴凉是三夏农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酷暑盛夏,种田回家、赶集上路、茶余饭后,炎热难耐,找个凉快的地方歇歇脚,解解困。村前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啊,年老者相拥而坐,抽着旱烟,家庭琐事、趣味见闻、插科打诨、旱涝丰欠都是话题。妇女们则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服装样式、家务窍门、饮食技巧无所不谈。“歇阴凉”就是这样一段反映农村文化生活的鼓点,随着鼓点的演奏变化,或高声喊叫,或窃窃私语,使我们仿佛看见了过去农家生活中的生动画面。
摘豆角——摘豆角是传统秋收季节农村百姓的一项生产活动。摘豆角形象的反映了农村百姓在秋收季节,看到庄稼丰收的喜悦心情和忙于采摘的紧张气氛。
韩城围鼓阵营完整、曲牌繁多、鼓点多样,气势恢宏,独具一格,历来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