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南山花鼓
靖安南山花鼓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安南山花鼓(第四批省级)
靖安南山花鼓主要存在于靖安县城西北方向约37公里的都镇茶子山村的南山自然村,这里山岭连绵,地处偏僻。清朝康熙年间,杨、何姓等客家人自广东迁移至此,南山花鼓究竟是从原居地带入,还是定居后从当地客家人中学取形成,已无从查考。南山花鼓以客家文化特色为主,融入凤阳花鼓元素,由“打花鼓”和“参花”、“唱花灯歌”等内容组成。一只“花鼓笼”、4只“花盆”、2盏“牌灯”为篾扎纸糊。其中“花鼓笼”象征鼓,两头小,中间大,内点腊烛,外加一对意为鼓槌的花鞭。车仔灯为附加灯彩。“打花鼓”由花鼓公和花鼓婆2人表演,有“犀牛望月”、“乌鸦晒翅”等10多个小节目;“参花”由4个儿童各端1只花盆走队形,如走“十字”、“双交叉”等,参花时唱花灯歌,歌词有“十二月花、贺新年”等,曲调有5种版本。唢呐、笛子和锣鼓伴奏。每到1户人家至少要唱4支歌,喝了彩贺新婚、新屋的都要加演“打花鼓”。春节期间任何1天都可以起灯,正月十五晚上必须升灯。南山花鼓堪称汉族民间歌舞的又一“活化石”,弦律质朴,朗朗上口,多为徵羽调式,表现形态活泼风趣,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