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 > 仙游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黛是一味应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疗效显著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抗菌消炎等功效,已制成上百种不同剂型的中成药。仙游建青黛是用产自仙游县境内海拔在300~500米地区的药用植物马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其为福建“四大建字号”名优地道药材之一,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仙游建青黛得益于一套完善而独特的提炼手法,而传统提炼技法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使用设备简单,实用简便,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是一项传承有序而又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传统技艺。

青靛又称靛蓝,是制造青黛时的沉淀物,也是青黛中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仙游青靛提炼技艺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建青黛原植物马蓝的品质与质量的掌握控制、浸泡制“澱”以及精深加工等。在植物采集上,其往往追求药物有效成分(靛玉红、靛蓝)的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的基本一致,依据传统经验采收法与科学试验,确立最适采收期;在浸泡制“澱”(“澱”是马蓝叶或茎叶经浸泡后的沉淀物)上,将马蓝叶或茎叶置于浸泡池中,浸泡时间为:夏天1至2天,冬天5至8天,浸泡液加石灰量为马蓝茎叶重量的8%至11%;而精深加工则是将“澱”与水按1∶10的比例在适宜的容器中进行水飞5至7次,之后进行烘干、粉碎。

青黛的原植物中含有单吲哚苷类的菘蓝苷或靛苷,要把这些成分从原植物中提取出来,古今都是用加入壳灰或石灰的方法进行炮制,关于这点,《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三山志》乃至《莆田发展简史》《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等古今典籍中均有记载。至1977年,书峰乡书峰村药农林文喜在其父林启敬的倡导与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用石灰制“澱”的实验,成为使用石灰制“澱”的首创者,至此结束了用壳灰制“澱”的繁琐历史,大大地提高了建青黛的产品质量,在建青黛炮制上作出了重要的进步性改革,而其传承至今已有八代以上。

仙游栽培马蓝、生产建青黛的历史已达八百多年,且历经了制碇染青为主、医疗应用为主及现代规范化生产、经营、应用的三个鼎盛时期;仙游建青黛传统炮制技法是仙游县一代又一代药农在80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独具特色、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建青黛有效成分的经典炮制技法,是迄今为止提取建青黛成分的最有效方法。

推荐仙游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仙游导航

下一篇:闽南皮影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