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艺术在前前郭尔罗斯源远流长,是古老萨满神词逐步民俗化的产物,融汇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蒙古族民间艺人,用四弦琴为伴奏乐器,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由以“潮尔”(马头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陶力”(专门说唱诗史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力”,形成了以“胡仁”(四弦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
乌力格尔蒙语意为故事,伴奏所用四弦琴蒙语叫“胡仁”。所以乌力格尔又称“胡仁乌力格尔”。它不同于蒙古族好来宝。好来宝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弦琴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唱词多为即兴吟唱,有固定的曲调。
乌力格尔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群众长期以来喜闻乐听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有专门的说书艺人,蒙语为“胡尔沁”,一人、一琴,用多种曲调来表达不同感情,不同情绪,描述不同场面和不同人物,有一定的灵活性。乌力格尔的唱词主要是为了叙述故事情节,语言更直接,更口语化,通俗易懂,加之艺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在曲调上,艺人根据传承和自己掌握的曲调,讲述故事时,可有一定的变化,同一曲调可用在不同的地方,同一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曲调。
乌力格尔所讲述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和史书演义,反映蒙古族历史的书目如《格萨尔》、《江格尔》、《降服蟒古斯》、《青史演义》等,还有大量蒙译汉文著作书目如《唐代五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
前郭尔罗斯乌力格尔,有自己独有的调式、结构、语言等。一方面由于前郭尔罗斯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蒙古族群众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兴趣爱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部分蒙古族群众都能用汉语会话,艺人们为了增强表现力,在说唱中把一些生动、有趣的汉族方言、俗语也用到乌力格尔之中,不但未形成语言障碍,而且产生了更加贴切、活泼的艺术效果。演唱中,
有的唱词前一句是本体,后一句是对本体蒙语的汉译。例如:“查干贺日莫万里长城”,“查干贺日莫”是蒙语意为长城,实际蒙汉语所说的都是万里长城。有的说唱直接用汉语叙述,如:“偷梁换柱”、“昆仑山”、“不怕青龙万丈高,就怕白虎躬躬腰”等,这种蒙汉语并用的说唱形式,在前郭尔罗斯艺人们演唱的乌力格尔中最为普遍,被群众认可和接受。体现了既原汁原味,又蒙汉皆宜的独特的前郭尔罗斯乌力格尔艺术。
在中国曲艺史中,乌力格尔艺术曾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前郭尔罗斯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定位置的乌力格尔艺术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前郭尔罗斯民族文化的弘扬。它的丰富内容和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其它曲艺中实属少见。发掘、抢救和保护乌力格尔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曲艺,乃至对世界曲艺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乌力格尔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蒙古族乌力格尔”修改为“乌力格尔”。)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