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屯鼓乐
山东定陶县孟海镇牛屯村,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庄。牛屯鼓乐是山东鼓乐的重要流派,是一种已鼓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牛屯鼓乐主要分布于菏泽定陶及周边地区。
牛屯鼓乐的祖师爷为牛氏族祖先牛文灿自学创立。据牛屯村《牛氏族谱》记载:“牛文灿,七世,定陶县孟海镇始牛庄人,明秀才,万历二年在赴京考试路上,与万历皇帝不期而遇,曾结为金兰之好。后万历皇帝封官不受,赠其龙衣蟒袍一裘,朝中皆尊其为御老。”牛文灿出生的那个时代,牛屯村一直活跃着“踩高跷”、“跑旱船”、“倒骑驴(坐柳椽)”即唢吶、扭秧歌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牛文灿自幼便喜爱鼓乐,赴京赶考期间,又曾在京城多次观看鼓乐演出,从中了解和掌握了一些鼓乐知识,在此基础上,他取长补短,独创自编,写下《雷公闪江》、《天公作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鼓乐,教书之余,组织牛姓家人演练,深受族人喜爱。后来,牛姓家人有卖粮筹款,购置了锣、铙、钹、镲等伴奏乐器,这样锣、铙、钹、镲与雷霆大鼓一起交叉混合穿插击打,形成独特几百年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演奏技巧,促进了山东鼓乐曲的发展。
牛屯鼓乐在明朝极尽辉煌,得到迅速发展,周围几百里范围内的村庄都派人来学习牛屯鼓乐,最多时鼓乐班子发展到100多个。更有幸得到神宗皇帝“此鼓之应京城有,乡间哪得此鼓生”的夸赞。牛屯鼓乐便一直享有“牛屯鼓乐如响雷”的美誉。更因神宗皇帝钦差赐牛屯鼓乐队每人一身黄色大马褂以示褒奖,至今牛屯鼓乐演奏时,乐队都身着黄马褂服装,与红皮大鼓和红色飘带相映生辉,唯武不凡。
牛屯鼓乐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牛屯令鼓,又名“雷霆大鼓”。牛屯雷霆大鼓因其擂时发生奇特,响声犹震雷贯耳而饮誉鲁西南。
牛屯鼓乐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鼓乐文化更趋纯熟,不管是改朝还是换代,牛姓家人一直坚持口授传承古文化,并从鼓乐文化中寻找和分享着人世间的乐趣,听着那如雷般的鼓声,看着那独特的鼓乐演艺,使人精神振奋。牛屯鼓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先人们的精神食粮,满足、兴奋了牛屯几代人。每当有重大的节日活动,巨型祭祀庆典的时候,人们把鼓乐演奏起来,以祈求苍天降幅、消灾灭祸,为黎民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牛屯鼓乐成为人们“接关爷求雨”的法宝。据牛屯村老人牛光庭口述,这一“法宝”每次都能成为百姓求来及时雨,获得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据老人说,每当干旱少雨时节,“关爷出巡”就回到玉皇庙求雨。此出巡队伍,一罐取水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关爷”,再后是鼓乐队,最后是抬“撵”纵队,每两人抬一“撵”,需二是“撵”左右,排成斜纵队前进,紧凑而有序。至于“撵”的做法更是想法奇特,每根“撵”都是一去皮柳椽,长约5米,茶杯粗细,周身图以五颜六色的颜料,会以滚龙图案,下面缀上砘子子(压麦垄使用),人走动时,上下扇动,前面鼓乐敲起,鼓声如雷,后面抬“撵”的队伍合着鼓点,扭起腰肢,浩浩荡荡出发了。鼓乐队走街串巷,把神灵福音洒向村头巷尾。据说“出巡”队伍每次都能感动玉皇大帝,号令龙王爷把甘霖洒向大地,为黎民百姓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中国成立后,牛屯鼓乐也以崭新的面貌响彻四方。据牛屯村《牛氏家谱》记载:“牛屯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成立,大鼓乐队助兴参加人员有:牛辉岛、纽辉涛、牛建伦、牛建甲、牛辉龙、牛启礼、牛光洗、李德朝、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初六日”。牛屯鼓乐始终是人们祝贺助兴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
1958年,“1”时期,牛屯鼓乐的令鼓“雷霆大鼓”被摆在田间地头,成了名副其实的“号令大鼓”。在那战天斗地的年代,终因常年在外风吹雨淋,被毁于牛屯村南的一个窑洞内,直径长约1.8米的大鼓皮坏的一个洞连一个洞。“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牛臀鼓乐的大部分伴奏乐器入铙、锣、钹、镲等大炼钢铁时收走,只有一小部分被珍藏起来。
“文革”后,为了传统鼓乐的技艺,再现牛屯鼓乐风采,牛屯鼓乐队第六代、七代传人有将鼓乐重新敲响起来,并与村里的秧歌队相互配合联袂演艺。有关单位对大鼓演艺文化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其传人的口述资料,翻译鼓乐乐谱,以使牛屯鼓乐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牛屯鼓乐尤其演奏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可分为:一般鼓乐、祭师鼓乐和雷霆鼓乐。一般鼓乐以一盏孤为零鼓,配以小镲、小锣等乐器,用于一般红白事,曲目以小曲调为主;祭祀鼓乐演奏形式多,以双鼓为令鼓,并配以中镲、中锣等乐器,主要用于旧时大户人家祭祀,气势宏大,曲目以套曲为主;雷霆鼓乐以直径超1.5米的大鼓为令鼓,左、右各设一个战鼓,配以全套青铜乐器,有时也配管乐器,成八字排列,这种鼓乐演奏时,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多用于管家大殿、宗族大事,是牛屯鼓乐的灵魂。
牛屯鼓乐曲目丰富,口传有108套,初步挖掘整理出传统曲目17套,沿用至今常有的15套。代表鼓乐曲目有《雷公闪将》、《天公作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点兵》、《扯不断》、《小的圣》、《节节胜》、《狗嘶咬》、《仓八》、《砍马蹄》、《鸡上架》、《大得胜》、《四面风》、《大战场》、《步步紧》、《巧散手》等。这些鼓乐目是敲鼓艺人在不断的演出中,自编书目创立起来的。这些鼓乐曲谱也体现了牛屯大鼓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迎合了村民们庆典、祭祀、迎亲、战争等各方面演奏需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牛屯鼓乐四大版社:有牛宗冉班(1779年起);牛精班(1840年起)、牛兴占班(1840年起)和牛启贤班(1846年起)。
伴奏乐器主要有:钹是鼓乐的主要伴奏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直径约28公分,厚1毫米,以两片为一副,相继发声。铙铜质,圆形,形制与钹相似,为中间隆起部分较小,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现存铙两副,重6公斤,直径51公分,厚2毫米;重5公斤,直径49公分,厚2毫米。锣铜制,圆形,无固定音高,永槌敲击发音,大锣直径46公分,厚3.5毫米;小锣直径22.7公分,厚1毫米。镲铜质,圆形,直径47.3公分,厚2毫米,相击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