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五只船
炮打五只船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炮打五只船流传于华北地区,现仅存于新乐市邯邰镇的香城,它起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当时,是由四只小船和一头小毛驴进行表演,为表演方便,更加美观,更富有艺术性,加上炮与烟火的配合后形成了炮打五只船。
故事梗概:在丰收后,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城里去赶集,船翁在河边集合好乡亲,开船。船行到河中搁浅了,船翁和众人一起战胜了困难,船又顺利的前行了。天有不测风雨,又遇到了强盗,在炮火的袭击下,大船被炸开,人们在河中挣扎,但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修复好船体,最后顺利到达彼岸。
炮打五只船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形成的民间习俗艺术活动(属花会类表演艺术)。唱腔采用民间曲牌和河北梆子腔,唱腔按舞蹈的情绪变化分为小曲小调、专腔专调两种。前者以《茉莉花》、《渔翁乐》为主,专腔专调指的是河北梆子唱腔,多唱《西厢记》中红娘与莺莺的对唱,莺莺与张生的对唱,节奏大多分为1/4或2/4拍。
炮打五只船外表美观、布局合理,有很强的手工艺性。艺人们舞姿优美、唱腔动听、服饰漂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炮打五只船在当地百姓中的深受喜爱,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益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民俗文化研究中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