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承德 > 宽城

热河二人转

热河二人转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河二人转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河二人转属北方各路二人转曲种之一,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二百余年兴盛不衰,目前此曲种仍活跃在宽城地方舞台之上呈活态性。

热河二人转是在热河五音大鼓、莲花落、地平蹻以及满族“道瓦喇”民族民间曲艺形式基础上不断吸收、衍变融汇贯通,逐渐成为我国曲坛上一块瑰宝。

清乾隆时期正值盛世,全国各类文化艺术汇集到热河街及各行宫,满族的“普天同庆韶音花会”(又名“清音会”)名震八方。清乾隆五十五年以后,热河街文人、艺人在五音大鼓的基础上吸收了“太平歌词”的曲调,艺术演唱形式由一人唱一角改演成一人演多角,化出化入,当时热河街有民谚“热河五音鼓,北京子弟书”,可见影响之大。清道光七年,从关里请来了朱得时、何世来等莲花落艺人,莲花落艺术对五音鼓产生了很大影响。原来坐着唱的形式与莲花落相比越发显得乏味呆板,于是便离座扭起来,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当时被称为“二人大鼓唱”。热河二人转艺人肇世才和那福全把“热河五音大鼓”、“莲花落”、“地平蹻”、“民歌小曲”单出秧歌戏揉到一起,形成热河二人转。

热河二人转初期阶段的演唱用满语,《西厢记》是用满语最多的曲目之一。早期的热河二人转艺术并不粉,唱词也很讲究。

热河二人转传统曲目有一百二十多个,多数由满族旗人演唱。建国后,那福全师徒学习改编剧目,分别创作了《小拜年》、《白毛仙姑临凡》等。

热河二人转从唱腔上看,多用满语,音乐属曲牌类,曲牌丰富,灵活多样,表现力极强。从服装道具上讲,服饰多展现满族旗人服饰,男演员道具为左手用玉子,右手用霸王鞭,女演员,左手用绢子,右手用扇子。从演员表演上看,化入化出,灵活灵巧,表现时空,产生意境,声情并茂。热河二人转融韶音花会、清音会、五音大鼓、莲花落、地秧歌、道瓦喇为一体,曲调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秧歌调、2.对口、3.联子调。

热河二人转受现代文化冲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意识淡薄,传承人才匮乏。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宽城更多特产
宽城导航

下一篇:献县“南口大鼓”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