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迁西

忍字口背杆

忍字口背杆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忍字口背杆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忍字口背杆(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忍字口村位于迁西县东部,北邻东荒峪镇五虎山和三抚国道,南与新集镇紧邻,东接迁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

忍字口的背杆起源于清末,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那时,冀东一带流传皮影、花会、大秧歌,为了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出于村民们的自身爱好和追求,创新花会品种,着手研究完善所需设施,并经过多次改进,成功制作了绑在表演者身上的铁架子,创立了远近闻名的忍字口背杆会。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花会形式,在附近庙会的100多拨花会里,它是唯一的一个会种。背杆会的主要道具是一副上下可以嵌合的铁架子,表演时,铁架下部绑在的一个身体健壮男子的腰间,架上缚一至三个扮演戏剧人物的儿童。下边的大人也要扮上装,和上面的儿童组成一出戏,如上面的演员是王宝钏,下面的男子就扮演薛平贵。上面的是秦香莲春哥鹦妹,下面的就扮演韩琦,表示杀庙的一场戏。背杆的人叫下角儿,缚在上芯子的小孩叫上角儿。七八个男子各自背着一架在场上随着二六板的秧歌调穿行扭动。上芯子的上角儿彩衣飘飘,如精灵一般凌空表演,与下角儿默契配合,上下共舞,其场面精彩壮观。背杆经常表演的剧目有:《秦香莲》、《二度梅》、《武松打店》、《孟良搬兵》、《拾玉镯》、《芭蕉扇》、《王老道捉妖》、《顶灯》等,背杆表演,一般由唢呐、鼓、钹等伴奏。

忍字口村背杆是表演者通过自己创作表演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通过表演把一些剧目的内容真实的表现出来,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奇特,为节日、日常生活增添乐趣和享受,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表演时,上芯子缚着的一个至三个扮演戏剧人物的儿童,重量可达100——200多斤,他们凭的是力气,还有巧劲,最主要的是凭着自己几十年来对背杆这项民间表演艺术的痴迷。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推荐迁西更多特产
迁西导航

下一篇: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