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宿州市 > 砀山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毛笔制作工艺的历史久长悠远,是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居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书法家周汝昌在其《永字八法》中对毛笔评价极高:“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绝对不会发展进化成今天的状况”。据《史记》载:秦始皇令蒙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公子与恬需定时向始皇帝奏报,“恬取中山兔毫扎束,狐狸毛为心,鹿毛为柱,黄羊毛为被,竹管为之,名曰笔,所谓苍毫。”他们即用此笔写奏章向朝廷汇报。春秋时期晋成公曰:“古今之事,非文莫祥,文字之烦,非笔莫记。笔者,毕也,能毕万物之形,而序自然之理,诚文人之至宝,天地之伟器也。”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的传承演变,到了近现代,中国的制笔业更加成熟,其中安徽宣城、浙江湖州两派制笔工艺尤为鼎盛,其制笔工艺之精良世所称道。“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贵如金”。然而,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毛笔既不是宣笔,亦并非湖笔,而是出自当时还是安徽省砀山县官庄坝镇的个体制笔专业人士邵家干之手。清朝道光年间,邵家干母亲的祖上就已经在河南杞县靠做毛笔为生。然而传到-、也就是邵家干的外公张居贤手中时,也还只是做兼毫、狼毫、紫毫、鸡狼毫等大、中、小楷,供小学生习字之用。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邵家干外公张居贤将制作毛笔技艺传于母亲张氏。张氏从小勤劳聪慧,虚心好学,一直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毛笔技艺,并悉心钻研,使制笔技艺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制约,当时的毛笔制作技艺也还只是停留在制作普通的书画和习字用笔,直到邵家干先生从母亲那里系统学习了整个工艺流程,并深入研究探索出制作高档毛笔的秘诀之后,原先那种较为普通的制笔技艺才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年近花甲的邵家干,自七十年代初秉承母亲家训,继承祖上数代所从事的制笔事业,至今已四十多年,是祖传精制毛笔的第六代传人,师承自己的母亲张氏,按传统工艺制做毛笔。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邵家干制做的毛笔在砀山县及周边地区已是因做工精良而供不应求。为了研制出性能更高的顶级毛笔,七十年代末,邵家干亲自到全国各地有名的制笔之地交流技艺,向著名制笔艺人虚心求教,博采众家之长,刻苦钻研,于一九八零年创办了国内独一无二的高档羊毫“碧云轩”制笔作坊。他对惯用毛笔写字作画的大家们的心意深入揣摩,反复求教。他还把自己研制的极品“碧云轩”毛笔,送给国内著名的书画大师沈鹏、启功、范增、王学仲、刘海粟、李可染等名家试笔,沈鹏大师把他的毛笔视为极品。“尖圆齐键论古今,千载难为笔圣人?当今若还羲之在,抛弃鼠须换碧云!”砀山碧云轩毛笔品质极佳,中外驰名,无论是使用性还是观赏性都堪称中华一绝。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砀山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砀山导航

下一篇:徽州武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