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丝弦·庄子头丝弦
石家庄丝弦·庄子头丝弦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庄子头丝弦是典型的石家庄丝弦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它是在清俗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唱腔以真声吐字,旋律向上大跃翻高,再用低声拖腔,旋律逐级下行,激越悠扬,粗犷奔放。据民间老艺人回忆,早在清同治年间,庄子头就出现了丝弦剧团。
庄子头丝弦剧团的全体演职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农忙时独自背词练习,阴雨天汇集排练,农闲时外出演出,在平山、正定、鹿泉、元氏、行唐、赞皇等地很有名气,逢年过节或村有大型活动,剧团都会演出助兴,村民有红事庆典,剧团也会开锣祝贺,全村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田间低头,夏秋夜晚时常丝弦声起萦绕村野,更增添了山谷山乡世外桃园的风景。
庄子头丝弦剧团作为太行山区的一朵农民艺术奇葩,有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全团演员的拼搏和努力,演员经常打工挣钱捐资,购置行头。外出演出挣回钱舍不得全分掉,总留下一部分购置道具。2004年几名演员骨干又捐资两万多元为剧团买回了款式新颖的服装,演员门在长期的排练演出中发奋图强,练就了多种绝技功夫。年近八十的何保中的耍盘、盘中滚杯舞动自如杯滚不止,堪称一绝。齐新忙的翅子功,无论是单翅摆晃,还是双翅勃阳,都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王考文的架子花脸,扮相魁梧,长火适度。何密召、张二东、何秋平、何四黑等青年演员的唱念作打都得到了王永春等名家的亲传,唱腔吐字气质造型,都颇见功底。
庄子头的丝弦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有决心有信心把丝弦这一全国稀有剧种传承下去,使山乡的文化活动更活跃,使丝弦之乡的花朵开放的更加绚丽鲜艳。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