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评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

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吻来统领叙述,中间插入第一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摹学。摹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举止叫做“起角色”,第三人称的说演称“表”,第一人称的说演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也有用作念诵表演的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表演注重制造喜剧性的噱头,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又因演员在语言运用和“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说演严谨,语言表达基本固定,叫做“方口”;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为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时变化,叫做“活口”;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叫做“快口”,相反则为“慢口”;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称为“平说”。其艺术上的发达为同类说书形式所少有。

苏州评话的传统节目约有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讲史性的《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俗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侠义性的《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俗称“短打书”,此外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苏州评话的节目形态多属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演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通常一部书能连说月余,长的可达一年半载。其艺术表现以单线顺叙为主,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的方法进行前后呼应,同时用不断设置“关子”的办法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编演了一批新书目,重要的有《江南红》、《铁道游击队》、《1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了一些中短篇节目。

近些年来,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急需加以扶持和保护。

推荐苏州市更多特产
苏州市导航

下一篇:扬州评话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