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溧阳

跳祠山

跳祠山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祠山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祠山是流传于溧阳社渚刘家边村一带的传统祭祀歌舞,是有异于鄂、赣等地表演风格的一种特具苏南特色的傩舞。其历史悠久,并以齐整的阵容,优美的舞姿,华丽的服饰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一宗教信仰舞蹈形式,形成了溧阳社渚地区民间艺术的又一亮点。

刘家边村在西汉时期属于东湖地区,由于地处东湖下游,经常被洪水淹没。往往一到雨季,一片汪洋,弄得民不聊生。为了广大百姓的利益,张渤倾家荡产,发动群众,在江南一带开河筑坝,大兴水利,为治理水灾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劳累而死。为纪念这位治水功臣,刘家边村村民建起了普隆寺,人们在寺内供奉张渤的塑像,跳起了祠山舞,此后代代相传。

据历史资料记载表明,跳祠山起源于唐代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是当地民间一种重要的庆典朝会祭祀活动。

跳祠山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表演阵势恢弘,气氛热烈而激越。锣鼓一响,演员们分别持着8把长短剑,龙旗、彩旗50面,龙伞5把,逶迤而来。伴之4副大锣鼓、1副小锣鼓,18只毛锣、大小钹一齐奏响。其中五猖五位傩神脸带面具,身穿盔甲,插有背旗,手持双刀;和尚、土地菩萨头戴面具,身穿花袍,有开路先锋菩萨二尊。表演时,前有报信菩萨二尊,跳龙头甲楷、三里堂舞,其中有12名美少女肩挑花篮同8名俊少男跳起各具韵味的舞姿。一边跳一边上场,紧接着五猖东西南北中五路神仙头戴面具,身穿战袍,手执钢刀、长剑,随着鼓点的节奏,跳起灵动、刚柔多变的舞蹈。一时令人目不暇接。整场氛围欢乐、祥和,象征着天堂地府神灵们的和睦相处,祝福百姓年年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跳祠山表演人数最多达300余人之众。

祠山跳祠山舞蹈动作古朴而原始,面具精工细刻而成,伴奏鼓乐古典独特。跳祠山是集传统绘画、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于一身的复合型古老艺术。展演过程包含了傩仪、傩舞、傩俗等内容,生动表达了古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是常州地区先民艺术智慧和审美创造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对于跳祠山的有效保护,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探讨常州地区、溧阳地区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苏南傩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溧阳更多特产
溧阳导航

下一篇:浦河风筝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