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迪庆州 > 维西县

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村,共106户,563人。人均年收入840元(2003年)。地处澜沧江东岸海拔2700米的山区,是“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后山属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杜鹃花海及滇金丝猴,生态环境较好。

叶枝一带是傈僳族先民长期活动的中心区,同乐村是傈僳族聚居的古老村寨。民居为井干式木楞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春秋收种季节下到河谷住“庄房”;上高山采集、打猎则住“火房”。农耕与采集并重,饲养野鸡,制漆油、核桃油,善织麻布、麦编、刺绣。傈僳族音节文字创始人汪忍波曾在此授徒百人。村尾有叶枝王氏土司的避暑山庄。

同乐村傈僳族崇奉神灵、鬼怪。神灵有天神、山神、火神、龙神、家神5种,天神统辖四神,管理天地间万事万物;四神分别管理山林及动植物、水、火和各家各户命运等。鬼怪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死后的灵魂,另一类是万物的精灵,如路鬼、水鬼、树鬼、干瘦鬼、吃鬼等。巫师分为东巴、尼扒两类,负责主持每年的祀神、禳鬼、占卜等活动。

有传统的成年礼仪,不论男女年满13岁时要请舅父、舅母或同族成年人帮穿裤子或裙子,举行庄严的穿裤(裙)成人仪式,把13岁作为新生命的开始。

同乐傈僳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同乐是“阿尺木刮”歌舞的发源地,表演时无乐器伴奏,参舞者分男女两队,各队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有舞圆环、进退舞步、跳山羊等10多种跳法。唱词内容丰富,从天上唱到地下,从大自然唱到人类社会,对傈僳族文化传承起到极重要的作用。“阿尺木刮”歌舞已享誉全国,18个舞段的“瓦器器”舞在傈僳人家大小喜事、各种节庆活动上都不可缺少。

民歌有3类:祭天古歌,包括神话传说及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祈神赐福等内容,句式多为五音节,吟唱时音调平缓;“木刮”,即踏歌起舞的歌曲,歌词抒怀叙事,唱天地万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道德规范等,可连续唱几天;丧歌,在祭奠亡灵时由巫师或长者唱。

传统服饰全部为手工制作。男子上穿大襟白短褂,外罩前襟开口的黑白条纹长衫,系羊毛带或麻布彩带,下着蓝布大裆裤,左挎麻布包“腊裱”和刀,右背弩弓箭包,头戴“帕子”或毡帽。女子头戴三角帽“呙享”,包黑布头帕,以小贝壳、银圆片、小铃铛、草编装饰;上穿细白麻布大襟长衫,外罩紫红或黑色坎肩,下着百褶裙和刺绣围腰。男女大多打绑腿,穿草鞋。

传世故事与神话传说有《洪荒与人神》、《阿弓玛的故事》、《月亮上的木瓜树》、《寻水故事》等10余篇。

同乐村傈僳族保存着独特的天文历法,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民族体育活动有射弩、斗牛、斗鸡等。

推荐维西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傈僳族也感兴趣:
维西县导航

下一篇: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