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医文化
绍兴,春秋时为越国之都城,故又有越州、古越、越郡之别称,古今绍兴医家亦因之称为“越医”。本项目之“越医”,包括绍籍在本地、外地的医家以及外籍长期在绍兴的医家。“越医”肇始于春秋,兴起于东汉,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越医”之记述早见诸史书、方志、各类文集笔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反映在医著及医方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记载的古今二百零八位中西医名家,越医就有十一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民国名医精华项目,所选的十三位医家二十一种图书,越医占了三位七种图书。越医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和剂局方》;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非处方药——钱氏女科生化汤;在清末民初,以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傅懒园、王慎轩为代表的越医,创组绍郡医药学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开近代中医教育之先河——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苏州国医学校,力倡中西汇通,在抗争“废除中医”活动中,引领时代潮流;颇具地方特色的绍派伤寒,与吴门温病学派争相映辉。越地是御医主产区,也是医籍高产地——《景岳全书》、《中国医学大成》、《珍本医书集成》等煌煌巨著,为中国医药文化写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越医”具有名医辈出、世家林立、流派纷呈、著述丰富的鲜明特征,具有重实践、敢创新、善总结、知行合一的独特个性。
“越医”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传承历史,它不但流传绍兴市属全境,还辐射全国乃至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在日本、朝鲜等影响甚大;其传授方式多样,可通过师承口授,也可通过著作自学私淑;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浓郁的绍兴地方特色。“越医”是浙医的代表,在中华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强力冲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越医”的传承受到了阻碍,亟待加强保护和挖掘,使之更好地传承、发展。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