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铜陵市 > 义安区

中国传统失蜡法

中国传统失蜡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失蜡法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原始失蜡法的前身——焚失法的起源很早,铜陵出土的春秋时期铸造的青铜甗之绳耳,就是焚失法的代表作。失蜡法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制芯——蜡模制作——制型、出蜡和焙烧——熔化、浇注与铸件加工。它是用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待铸器物的蜡模,在蜡模表面敷以配制好的泥料或用细泥浆浇淋形成泥壳,再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焙烧后即成铸型,然后加热烘烤使蜡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再向腔内浇注铜液,凝固后即可得铸件。作为在青铜铸造史上独树一帜的失蜡法,工艺精湛而独特。由于蜡料具有可塑性好的特点,可以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在蜡条的表面雕塑纹饰也相当方便。因而,一些外形复杂、特殊的器物难以采用块范铸造时,可采用失蜡法铸造,例如,呈缠绕状的足、纽、镂空的三维立体花纹等。历史上,失蜡法广泛应用铸作鼎、彝、印玺、乐钟和佛像,其深受人们喜爱。失蜡法影响非常广泛,在现代转型为熔模精密铸造,被广泛用于制造业。铜陵的失蜡法源远流长。近年来,在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郑东平等,以传统失蜡法成功复制出许公宁透空蟠虺纹饰、自在观音等代表性作品,使这一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制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并有意引用于创新的铜工艺品生产。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义安区更多特产
义安区导航

下一篇: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