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宝卷(吴地宝卷)

宝卷(吴地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卷(吴地宝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卷,亦称宣卷,因以说唱形式来宣唱佛经经卷而得名,是一种综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说唱文学。

其源于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的“说经”,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江苏南部吴语地区,以同里宣卷(苏州吴江区同里镇)、河阳宝卷(张家港市凤凰镇)、锦溪宣卷(昆山市锦溪镇)和胜浦宣卷(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等为代表。

吴地宝卷是唐代变文的嫡系传承,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讲唱形式和宗教仪式,富于宗教色彩。题材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劝人为善,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宣唱者只敲木鱼、引磬,讲述经卷如《妙英宝卷》《观音宝卷》《目莲宝卷》等,应和的人诵唱“南无阿弥陀佛”,故称“木鱼宣卷”。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增加丝竹乐器,同时增加了民间传统故事和神话等文学性较强的内容,如《洛阳桥》《玉佩记》《白兔记》《黄金印》等,被称作“丝弦宣卷”。吴地宝卷,地方语言特色鲜明,宣唱时有严格的仪式仪规,开场前要举行“请佛”仪式,结束后要做“送佛”仪式。作为说唱文学,有着固定的基本曲调,如《弥陀调》《韦陀调》《海花调》等,此外还与当地的民歌、戏曲、曲艺等音调融合,增加了《四季调》《银绞丝调》《苏州景调》《紫竹调》《丝弦调》《十字调》等。目前,仍活跃在乡村庙会、农家婚庆、寿诞、迁居、婴儿剃头等礼仪上。

以前,在胜浦境内流行的宣卷古脚本多达近千部。现在胜浦境内民间艺人手中仍保存有140余部,这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文化遗存。苏州至今流传着众多优秀的卷本,所唱内容涉及到道德、审美、风俗、经济等,透过宝卷可以了解吴地社会情状和世俗精神,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2014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申报的“吴地宝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11月,吴地宝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获得“吴地宝卷”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推荐苏州市更多特产
苏州市导航

下一篇:肃州河西宝卷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