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镇远

苗族踩鼓舞

苗族踩鼓舞

镇远金堡爱河踩鼓舞主要流传在镇远南部金堡苗族乡。全乡面积179公里。该乡属苗族群众聚居之地,共有10个村,160个村民组。踩鼓舞以爱河村为中心,幅射周边村组。另外县城西南8公里的涌溪乡也有踩鼓舞流布。

鼓为苗族先氏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礼器,又是娱人活动中的象征物。苗族立鼓为社和祭鼓活动,在史籍和苗族古歌中均有记载和传唱。1959年,金堡爱河踩鼓舞田茂银等代表黔东南民兵,在贵阳参加全省首届民兵会演获一等奖;1964年10月金堡爱河踩鼓舞选人贵州文艺队,爱河队5个苗家姑娘田茂银、田茂英、田秀兰、潘盛饧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一等奖,并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64年该舞蹈经省文化局辅导老师的指导,在保留原始四方、六方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丰收舞,使舞蹈有了较大变化,至今已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现金堡爱河踩鼓舞更为镇远人民喜爱,多次参加州庆典表演,县大型活动表演,该乡中小学已将踩鼓舞纳入课堂教学。

金堡爱河苗族踩鼓舞的参舞者大多为苗族青年男女,人数不限,活动时间一般在节日、庆典场合。表演场地在室外芦笙场,届时,参舞者身着盛装,以场地中心圆形锣鼓为圆心(锣鼓架在木架子或板凳上)起舞。舞蹈在鼓声节律中循反时针方向踏步舞蹈。舞蹈稳沉而又激越,欢乐而奔放。男女可交叉组队,背对面成圆圈。起步,踏鼓点节奏,双手向外伸展,快速向前走四大步,退台走四小步稳步,原地踏步转向180度;然后又疾行上前,小步退回旋转360度,如此不断反复。舞蹈表现先民迁徒途中行****景。其双棒鼓点如下:XXX×︱XXX×︱XX︱XX︱,有时候敲击鼓面,有时候敲击鼓梆。由年龄较大很有舞蹈经验的舞师鼓师执棒。舞蹈再现了农耕场面,模拟一系列农耕劳动作业从播种——播秧——薅秧——收割——挑谷入仓等。舞队有了一系列动作变化。如舞者向圆心聚散,变圆圈为单、双排。手上的动作随之变化丰富。舞蹈音乐伴奏以锣鼓为主;双棒交替击鼓梆,鼓面如:︱︱;‖×1:‖重大喜庆节日也有芦笙参与伴奏。舞蹈有特殊的韵律,反通常强弱节奏循环。如:×︱︱,因急步上前或退步,刚好舞者手往右,往左上扬,鼓点刚好落在韵拍上,形成奇特的变弱为强的节奏。

金堡苗族踩鼓舞再现了苗族人民传统的精神气质、风格特色。它属于表现性原始艺术,表现了苗族鼓舞中最有代表性的社鼓舞蹈审美特征,并较好地保存了这个长途大迁徒民族人文历史的信息。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村寨深居山间,交通阻滞,人们来往不便,利用聚会方可达到社交的目的,而苗族踩鼓舞是大型社交场合最好的礼仪交流情感方式。爱河踩鼓舞的形式美以广场舞的形式美表现尤为突出,四方舞、六方舞、丰收舞大都呈规则圆形图案,整体形式是圆圈围着定点旋转,有如日月运行,反映苗族群众社会生活0 幸福,家庭团圆的良好愿望,舞蹈中绚丽服饰的色彩更是表达了苗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金堡苗族踩鼓舞的主要传承人有李万享、田茂银、田秀兰、田茂英、田茂兰、潘盛饧、潘应花等。

现今,老艺人们年事已高,邀请他们参加活动的机会少,传承有日益淡漠之趋势。当老人们相继逝去,年青人失去对本土文化的深爱,再不加以保护,将之发扬光大,金堡苗族踩鼓舞就会失去昔日的光采,甚至慢慢地被外来文化替代而消失。

推荐镇远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苗族也感兴趣:
镇远导航

下一篇:凯里苗族板凳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