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剪纸
陕北剪纸艺术品,俗称窗花。即妇女们将它剪好后,贴在糊着雪白薄纸的窗格子内,那多姿多彩的窗花似盛开的春花绽放在农家屋内,七彩纷呈,别有一番景象。每逢春节,农村大姑娘、小媳妇和老太婆剪的窗花,贴满窗子和炕头,流光溢彩,引人入胜。那时,走进农村就同走进窗花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陕北剪纸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介入百姓生活、民俗活动。到了清代,它走入宫廷,登上大雅之堂。
陕北剪纸独具一格,别有洞天。别看整年劳作的陕北妇女两手粗糙,可是,剪起窗花来都十分灵巧。陕北有句民谚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所谓冒铰就是那些剪纸能手,不需要在纸上画样子,拿起剪子就可舒展心性,自由创作,随心所欲地表现精神世界,抒发内心感情,把自己的人生感悟、理想愿望及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挥洒在五颜六色的纸上。因此,陕北剪纸内容丰富、形式花杂,有喜花(用于结婚)、寿花(用于祝寿)、炕围花及丧葬祭祀花等类别。剪纸内容多为古今人物,自然面貌、旧时小景、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及生活、生产用具等。常见有喜鹊踏枝、鹤鹿同春、狮子滚绣球、金鸡戏牡丹和抓鸡娃娃等。
陕北剪纸是陕北文化的一个分支,凝聚着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心理意识,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它既不是西方传统观念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是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变形,它是几千年陕北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自然表露,有着鲜明而浓烈的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生活气息及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榆林是陕北剪纸的故乡。剪纸艺术在这里流布广泛,参与者众多,从地域划分,有三个板块;绥德、米脂为一块,这里的剪纸作品古朴厚重;定边、靖边为一块,这里的剪纸作品洒脱细腻,浑厚朴实;神木、府谷为一块,这里的剪纸作品苍劲浑厚、纯朴明快。榆林有许多剪纸高手,诸如陈世荣、张晓梅、郭佩珍、曹宏霞、路培桂、华月秀等人的优秀作品,有的赴京参展、有的省上出书,有的被国家收藏。佳县老太婆郭佩珍被有关部门誉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并被聘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常务理事,- 授予她中华巧女称号。他们的创作事迹和艺术成就,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饮誉全国,名扬海外。
陕北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典雅,大胆夸张,抽象变形,不拘一格,写意大气,具有哲学、美学、历史、考古、社会等和文化学的内涵,受到文艺界的高度重视。40年代,著名作家丁玲,诗人艾青、李季,画家古之、江丰在三边(即定边、安边、靖边的合称)采风时,搜集、整理了不少剪纸,并出版了我国最早的剪纸集《西北剪纸》和《窗花:民间剪纸艺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陕北剪纸作品走进市场,出现在大城市的影剧院、商店、酒吧、餐厅。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陕北剪纸作品跨出国门,飘洋过海,成了国际友人喜欢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术品。鉴于陕北剪纸为国争光,榆林市的定边和靖边两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剪纸艺术之乡。
信息来源: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