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民歌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民歌
76.
洋县民歌民谣
[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
民歌歌词多为七言四句,也有二句、六句、八句的。分为独唱、二重唱、盘山歌等类型。唱法有四种:1、固定曲调。多为高腔演唱,曲调不变,歌词可改。如《这山望见那山高》、《担水号子》、《三月麦子四月黄》等。2、调随词变。歌手在情绪激奋时,随时改调。如……
77.
苍山民歌
[
山东省
临沂
兰陵县
]
苍山县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苍山县志》记载,在苍山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民歌59首,新民歌17首,儿歌9首。苍山民歌和其他地方的民歌相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苍山“土话”歌里唱,苍山人问对方吃饭没有,不说“吃饭了吗”,而是说“吃饭了呢”,……
78.
延川民歌
[
陕西省
延安
延川县
]
延川民歌是陕北民歌重要组成部分,在延川俗称“山曲”或“酸曲”,具有北方民歌艺术特性。人们喜、怒、哀、乐皆可用民歌形式来表达,已成为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可分为“信天游”、“小调”、“酒曲”、“对花调”等,其中以“信天游”和“小调”流行为……
79.
吕梁民歌
[
山西省
吕梁市
石楼县
]
吕梁民歌发源于黄河流域,是祖祖辈辈的吕梁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它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已有之的春节“闹红火”习俗紧密相联。离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关于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
80.
襄汾民歌
[
山西省
临汾市
襄汾
]
襄汾民歌是当地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民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世世代代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发展、传承至今,也是反映襄汾人民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历史缩影。襄汾民……
81.
太原民歌
[
山西省
太原市
小店区
]
太原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中的“唐风”和《乐府诗集》中的“并州歌”便是太原民歌最早的作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秧歌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太原民歌逐渐成型。明、清至民国期间,太原民歌吸收了从沿海及外地传来的“马头调”,并将一……
82.
盂县民歌
[
山西省
阳泉市
盂县
]
盂县民歌,也叫小曲、小调调,是一种反映盂县人民生产、生活的表演艺术形式。盂县民歌在全县均有分布,按流派可分为西部、北部、东部和中部民歌。西部主要流传区域在东梁、西潘等地;北部为上社、梁家寨、下社等地;东部在牛村、仙人、北下庄等;中部为路家村……
83.
翼城西闫民歌
[
山西省
临汾市
翼城县
]
西闫民歌流行于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是一种诙谐风趣、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受群众喜爱的山区小调。据传,在西闫镇十河村一带,很早就流行唱酒曲。起先是讨媳妇闹洞房时,在洞房里唱的一种小调。闹洞房者让新媳妇喝酒,新媳妇不能喝酒,就得唱一支小曲。这样……
84.
扬州民歌
[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
扬州民歌是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结合而成的。从调性上说扬州民歌大多数以五声音阶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调式亦能见到。其民间小调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或“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号子”里有:以衬词命名的《小刘姐姐》、……
85.
旬阳民歌
[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
旬阳民歌历史悠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它同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一样,是旬阳璀璨的民间艺术瑰宝中一枝绽放的奇葩,也是底蕴深厚的旬阳民间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旬阳地处秦巴腹地,汉水横贯东西,旬河纵穿南北,从远古的草莽山林繁衍到今……
86.
浠水民歌
[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
山歌是流行于山区的民歌,有反映劳动内容的山歌,有描写男女爱情的山歌。如《山歌本是古人留》、《卖柴歌》、《牧童放牛》、《劝情哥》等。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自从三皇和五帝,唱了几多春和秋,切记莫把古人丢。--《山歌本是古人留》姐在塘边……
87.
向坝民歌
[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
向坝民歌(竹溪民歌)涉及竹溪县15个乡镇,有山歌、田歌、情歌、薅草锣鼓、船工号子、竹溪花鼓、竹溪丧鼓等表现形式。2003年,竹溪县有关部门出版了《向坝民歌集》;2005年,竹溪县向坝乡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省级民歌之乡”。向坝民歌演唱形……
88.
京山民歌.田歌《小女婿》
[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
《小女婿》是一首田歌,是流传在湖北京山和天门地区的民歌。目前荆门市正在申请省文化遗产保护。小女婿---指女的已成年,而男的未成年,甚或还是稚男,便成了夫妻,故称“小女婿”。有民歌曰:“十八姑娘,八岁郎,夜夜睏觉抱上床。”这种婚配旧时在当地的……
89.
弥渡民歌
[
云南省
大理州
弥渡县
]
《弥渡民歌》是云南省弥渡县境内汉族、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弥渡民歌是一个多元文化复合的系统,是多种文化的汇合和凝聚,其主要的是以古滇的“河蛮文化”、“僰人文化”、“哀牢文化”、“爨人文化”融汇消失后形成的“南诏文化”为基石,融汇中原的长江文化……
90.
西藏民歌
[
西藏
]
西藏民歌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
猜您喜欢
昌黎“三歌”
怀远三绝
谢通门三绝
光明三宝
郴城四件宝
商城县十大特色菜
合江三绝
平和三绝
陕西十大秦药
同州三绝
中国三大印泥瑰宝
麻姑三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