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
226.
邕宁舞春牛
[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
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后面,做犁田状。其他人或提灯笼,或敲锣鼓,或领唱春牛歌。每到一村,先在土地庙前表演,叫做老虎……
227.
龙舞、凤舞
[
广东省
中山
]
沙溪的龙舞,源于古象角村,在明末清初,这个村发生了一次疫病,为了祛邪消灾,村民就派乡绅到有“龙“的南粤古镇佛山,请来了“龙”舞。自此,每逢民间重大节日,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八,便舞龙游街,祈求平安吉祥。有“龙”之后,晚清同治年间,有村民彭述,为……
228.
海丰麒麟舞
[
广东省
汕尾
海丰县
]
海丰麒麟舞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是广东汕尾海陆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样式之一。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11、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海丰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个班子不尽相同,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则无。如……
229.
东莞麒麟舞
[
广东省
东莞
]
在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东莞市的客家麒麟舞堪称一朵耀眼的奇葩。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代代相传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发掘与弘扬,使东莞麒麟舞之花越开越艳,声名也越传越远。广州、东莞、惠州、香港、台湾、澳门、日本都留下过麒麟舞的倩……
230.
索荣卓舞
[
西藏
那曲
索县
]
“卓舞”是一种表达古老社会生活的无伴奏的集体舞,场地没有严格要求,在草地上或者院子里等只要有宽阔的平地就行,舞蹈形式男女自成两排,围圈携手共舞,男女轮流唱词,歌声洪亮穿透力强,通常有男性带头起唱,人数不限,当歌词告一段落后甩手沿圈走动,挥舞……
231.
圆圆舞
[
四川省
绵阳市
平武县
]
“白马-圆圆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白马-聚居区的一种自娱自乐性舞蹈。圆圆舞是一种圆圈舞,众多人手拉手,围着篝火成一圆圈,边唱边跳,一边旋转,往往通宵达旦。白马-聚居区,包括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等藏族……
232.
舞火狗
[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
舞火狗源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节(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舞火狗是蓝田瑶族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未婚姑娘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
233.
莲湘舞
[
安徽省
安庆市
望江县
]
莲湘舞是流传于望江县的一种民间舞蹈,因其道具而得名。在本县有“打连响”、“打铃枪”、“打连厢”等叫法。表演者手中的“莲湘”,通常用一根三尺左右,比拇指约粗的竹竿,将其两端刻出槽子,插上销子,串上铜钱或金属圆圈,横竖间隔,两端系红绸带或铜铃、……
234.
佛冈舞被狮
[
广东省
清远
佛冈县
]
“舞被狮”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佛冈刘氏祖先南迁于公元1131年,后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广州大梁、从化,继又由从化迁佛冈水头王田及石角科旺一带,至今已有855年,由龙……
235.
火狮灯
[
安徽省
宣城市
广德市
]
火狮灯是在晚清同治年间,创立于广德县的南部山区四合乡宏霞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舞蹈样式,每逢喜庆节日都会用火狮灯表演来助兴。火狮灯有两奇,一是造型奇。狮灯头、马灯尾、龙灯身,胸前两螯捧着红绣球,……
236.
席狮舞
[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区
]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梅州市梅江区城郊民间特有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属当地客家人在丧礼中做佛事时的重要表演项目,带有宗教舞蹈的明显特征,与佛教在粤东客家地区的流传有密切关系。早在唐代文宗太和年间(约公元832年),佛教即传入古梅州地区,后被……
237.
雉山凤舞
[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
黟县卢村自古兴办“龙灯会”,卢氏宗族视龙灯会为一年一度的重大盛典,每逢正月十五日,全村男女老幼,倾巢出动,附近十里八乡,亦赶来观看。卢村凤舞表演时,凤的数目有12只,代表卢村最初的12户房头;凤的大小由各户根据经济实力而定。凤骨由竹篾扎制,……
238.
八朵云
[
安徽省
滁州市
全椒
]
八朵云是全椒县的一种民间舞蹈,是集歌舞表演乐器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样式。相传八朵云起源于一种防御武器盾牌,宋末外族入侵,全椒百姓自发组织抗击,并自制各种武器用于对敌作战,其中就有似云状的盾牌。后人为纪念前辈正义之举,将云状盾牌改制为花灯,逢……
239.
阜南红灯舞
[
安徽省
阜阳市
阜南
]
红灯舞在阜南流行已久,据老艺人代代相传,红灯艺人贡唐王为师祖,相传当年唐王李世民前线惨败,退守谷河南岸的项延城,采纳了谋士的意见,利用当地玩灯的习俗,和大臣们换上百姓的服装,由唐王扮演红灯的伞把,大臣们敲锣打鼓,大摇大摆出城玩灯,成功逃出乱……
240.
绩溪草龙舞
[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
舞草龙的习俗在绩溪县广为流传,尤以扬溪镇大石门村最为特色,历史传承已数百载。相传500年前,当地连年受灾,乡民收成大减,村南和尚山频频发火,达数年之久,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大石门村周姓十三代高祖雄杰择机发动百姓利用稻草制成草龙,组织队伍日夜狂……
猜您喜欢
中国四大板鸭
蓝田十大小吃
麻姑三宝
中国三大印泥瑰宝
蕉岭十大长寿食品
同州三绝
湖南十大农业品牌
海口十大农业品牌
凌云十大美食
磁器口名特三绝
万州美食三绝
紫阳三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