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
136.
舞草龙
[
上海市
松江区
]
草龙求雨仪式,相传源自唐代的一场旱灾,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是叶榭埝泾村人,为解家乡旱灾,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使得叶榭盐铁塘两岸久旱逢甘霖。当地百姓为报韩湘子“吹箫召龙”的恩德,便将盐铁塘更名为“龙泉港”(唐贞元790年),沿用至今……
137.
钱鼓舞
[
广东省
汕尾
陆丰市
]
钱鼓舞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舞蹈之一。钱鼓舞原是陆丰钱鼓曲艺班的最后一个热潮舞蹈节目,所以也叫做“抛钱鼓。流传于陆丰的钱鼓舞分为东西两路:东路钱鼓流传于碣北镇的东埔、滴水、桂林等村、碣石镇的新寮管区、内湖镇的内湖圩及其将军堂村和桥冲镇的松竹寮等村……
138.
手狮舞
[
上海市
闵行区
]
据当地民间艺人回忆,手狮舞的流传在当地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手狮舞源于狮子灯,当地元宵灯会时人们爱提灯行街,而镇上街道狭窄,观者拥挤,提灯人便用竹竿撑起狮子灯,以利炫耀,手舞足蹈,以示欢乐,尤其是途经大户人家门口,摆开场子,尽情展示狮子灯,……
139.
临北狮子舞
[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县
]
五河临北狮子舞,是一种集娱乐、武术、杂技、图腾、竞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临北狮子舞源于清末年间,主要流传于五河县临北乡及周边乡镇。临北狮子舞兼有南北方狮子舞的特点,形神兼备,带有浓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属中间地带的狮子,颜色以青为主,……
140.
商城花伞舞
[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
商城素称歌舞之乡,歌舞的数量不但浩如烟海,而且很有艺术特色。其中商城花伞舞的表现形式,代表着大别山民间舞蹈的风格。 商城花伞的道具是以当地油布伞骨架,用五色彩线或琉璃珠缠在伞撑上,伞上面饰上彩蝶、彩蜜蜂、彩花,伞边用线织的彩穗装饰而成。表演……
141.
顺河舞龙
[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
一、简介“龙”是华夏民族世代崇拜的图腾,先人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的记述,尤其是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舞“龙”成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顺河舞龙是广泛流布于……
142.
潼河龙舞
[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
一、简介潼河龙舞是长期流布于江苏省泗洪县潼河一带的民间舞龙表演艺术,当地群众称之为龙舞。潼河龙舞既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舞龙特点,又在原有表演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其突出的特点是母子龙表演,即一条大龙带12条小龙齐舞,场面蔚为壮观,内容丰富,形成……
143.
洪武花棍舞
[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
一、简介洪武花棍舞是长期活跃于泗洪县境内及淮河沿岸,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最初出现于泗洪县西南岗的四河、峰山、孙园一带。据蔡东藩著《明史演义》介绍:元末至正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因家贫雇给本地财主……
144.
崇仁麻鸡舞翩翩
[
江西省
抚州市
崇仁县
]
麻鸡是江西省崇仁县一大特色优良地方鸡种,全国十大名鸡之一,该县近几年来把麻鸡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来抓,采取“政策优惠、因势利导、扶持发展”的措施,把小麻鸡办成了大产业。2000年,全县麻鸡生产专业户达到1240户,麻鸡饲……
145.
祭孔乐舞
[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
【祭孔乐舞】是孔子的后代、及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吏举行祭祀孔子仪式时的专用乐舞。每年春秋季二八月的头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纪念日,均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又称“丁祭音乐”(元代称“大成登歌之乐”,明代称“大成乐”,清代又称“中和韶乐”,均为“丁祭……
146.
侍岭舞狮
[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
舞狮,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清朝末年传至苏北一带,在宿豫区侍岭艺人的积极推广传播下,在侍岭尤为盛行。后影响愈大,传播到周边宿城、沭阳、泗洪、泗阳等地区,流布于徐州市新沂、睢宁、铜山等周边地区。后虽经战乱,舞狮的表演与发展受到一定……
147.
篮子灯舞
[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
篮子灯舞是集音乐、舞蹈、民歌、说唱、美术、民间打击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关于篮子灯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史前战争频繁、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得知后,命王母娘娘带领七仙女到昆嵛山,化妆成挑着篮子的村姑,为当地百姓治病……
148.
棒鼓舞
[
安徽省
亳州市
涡阳县
]
“棒鼓舞”是一种由农民自发的民间舞蹈,很早就流传在我县义门一带,以刘郢为中心,沿涡河两岸向东、西发展。在刘郢老艺人还称它为“太平鼓”,向东侧称为“花棒鼓”或“花鼓灯”,向西部又称为“子弟灯”。“棒鼓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场子”在形式上……
149.
连山小长鼓舞
[
广东省
清远
连山县
]
“小长鼓舞”原称长鼓舞,为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舞蹈,因其所用之鼓较小,于20世纪50年代改称小长鼓舞,沿用至今。流传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水联合村、三水口等过山瑶聚居地区。小长鼓舞起源久远,据<<笔记小说大观>>引明刻本<<岭南杂记>>记载……
150.
沙坑醒狮
[
广东省
广州市
番禺
]
番禺区沙湾镇沙坑村的沙坑醒狮,亦称“南狮”,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其造型夸张,额高而窄,眼大能转动,口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传统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
猜您喜欢
中国四大板鸭
蓝田十大小吃
麻姑三宝
中国三大印泥瑰宝
蕉岭十大长寿食品
同州三绝
湖南十大农业品牌
海口十大农业品牌
凌云十大美食
磁器口名特三绝
万州美食三绝
紫阳三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