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戏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戏
46.
环县道情皮影戏
[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
环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34万。曾是匈奴、羌、戎、狄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民族民间艺……
47.
邵阳布袋戏
[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0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
48.
荆河戏
[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
澧州荆河戏是在湘西北及湖北荆州、沙市等地流行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因流传于长江荆河段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称,抗战期间又曾被叫作楚剧、汉剧、湘剧,1954年正式定名为荆河戏。荆河戏起于明初永乐年间,明末清初秦腔戏班随李……
49.
关索戏
[
云南省
玉溪市
澄江市
]
关索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属于古老的傩戏,在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所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故事,流传至今生、旦、净三类面具共二十具……
50.
水乡社戏
[
浙江省
绍兴
]
绍兴水乡社戏是旧时在绍兴农村和城镇中组织的,具有酬神祀鬼性质的戏剧表演活动。社戏产生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歌舞。祭祀歌舞是古人献给鬼神的首份文艺礼物,也是社戏产生的最早源头。它们主要是为了农业性的生产祭祀而表演的节目。那时,最……
51.
巴林左旗皮影戏
[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
皮影戏是由皮影艺人操纵的用驴皮刻制的影人,通过灯光将影像透影于幕窗上,再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演剧情的一种傀儡戏。它是集平面雕刻、彩绘、文学、舞台美术、音乐、戏曲、舞蹈动作设计等于一身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戏中有画,画中有戏,富有地方特色,诙谐幽……
52.
嗨子戏
[
安徽省
阜阳市
阜南
]
嗨子戏以其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大致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嗨剧形成初期,艺人采取“围鼓坐唱”形式,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花腔小调”。表演简单朴实。20世纪50年代初期,阜南嗨剧团成立,挖掘整理传统剧目130多出,创作剧目30多个。嗨……
53.
常德花鼓戏
[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
常德花鼓戏,为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流行于沅水、澧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毗邻地区如常德全区、湘西、怀化的部分城镇,湖北南部的公安、石首、松滋、长阳、五峰、鹤峰等地。在常德花鼓戏流行最盛的常德地区,古为三苗、南蛮之地,自古巫风昌盛。三闾大夫屈原……
54.
鹧鸪戏
[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
鹧鸪戏是山东省稀有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鹧鸪指的是一种鸟,其叫声婉转悠扬,鹧鸪戏是模仿鹧鸪鸟的叫声而表演的一种剧种,其演唱特点是在每句的唱腔中加入似鹧鸪鸣叫一样的拖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匀板、亲家斗调、悲、刨等15个曲牌。有《胭脂》、《龙……
55.
绍兴目连戏
[
浙江省
绍兴
]
绍兴目连戏,是指流传于浙江绍兴市及所属各县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文,是绍兴水乡“社戏”乃至整个民间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具有以下特点及意义:一是历史悠久。明代已盛行,祁彪佳《远山堂曲品》《祁忠敏公日记》,张岱《陶庵梦忆》均有记载。绍兴理学家王明……
56.
西河戏
[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
西河戏,又名弹腔大戏,古典戏曲剧种。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西河流域直辖星子、德安、永修、九江等县,此处曾是明代弋阳腔和青阳腔的流行之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一批专唱弹腔的戏班从南昌传出,活动于德安、永修一带。著名德安艺人汤大乐……
57.
抚州采茶戏
[
江西省
抚州市
东乡区
]
抚州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明末,赣东茶灯传入抚州地区的东乡、进贤两县,与花鼓、马灯融合,清代《东乡县志》记载:“元宵……好事者或伴龙灯马灯桥灯诸名目,杂以秧歌采茶,遍行进村,索茶果食,正月尽乃罢”。盛于新春佳节,清初,在抚州西部山区……
58.
花鼓戏(宿州市)
[
安徽省
宿州市
埇桥区
]
淮北花鼓戏流行于苏、皖北部边界以内,至宿州、浍河以北这一较小区域,是极具风格的稀有剧种之一。淮北花鼓戏源于明初,50年代初期,淮北及丰、沛、萧、砀地区的民间花鼓班达百余家。淮北花鼓戏主要曲调有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平板、寒板等;舞蹈为“压花……
59.
永修丫丫戏
[
江西省
九江
永修县
]
永修丫丫戏(第四批国家级)丫丫戏,江西新近发现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长期来湮没于赣北古城永修县的农村里。没有职业班社,没有专业演员,家家有抄本,人人会演唱,逢年过节,锣鼓一响,三五农民合聚一起便能扮出一台戏剧。剧中旦角素由男性扮演,头扎两丫丫……
60.
东河戏
[
江西省
赣州市
赣县
]
东河戏(第四批国家级)东河戏,发源于江西赣江源头章、贡二水交汇处的赣县东河流域,故而得名。大约于明代中叶,赣东北的弋阳腔传至赣南农村,出现清唱弋阳腔高腔的坐堂班。清初产生了演弋阳腔连台大戏为主的高腔玉合班,清康熙兴国县令张尚媛《六言诗》注曰……
猜您喜欢
中国四大板鸭
蓝田十大小吃
蕉岭十大长寿食品
麻姑三宝
中国三大印泥瑰宝
同州三绝
湖南十大农业品牌
海口十大农业品牌
凌云十大美食
磁器口名特三绝
万州美食三绝
紫阳三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