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秧歌篇特产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秧歌篇
46.
原平凤秧歌
[
山西省
忻州市
原平
]
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北贾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道具、舞蹈形式、演唱风格,在全国独树一帜。原平市位于山西北中部,北贾村位于原平城北十公里处。凤秧歌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见于清光绪六年。从最早可考的民间艺人李正环开始,至今已传到第六代。……
47.
平山西调秧歌
[
河北省
石家庄
平山县
]
平山西调秧歌在《平山县志》早有记载,在平山流传已久,起源考证不详,至少达数百年以上。现今只有刘家沟、白龙池、辛庄、柏树庄、观音堂等几个村庄有人能演。其中,刘家沟村和白龙池村,同属古月镇辖区,是目前平山西调秧歌最主要的流传地。刘家沟村在古月镇……
48.
踢鼓秧歌
[
山西省
朔州市
]
踢鼓秧歌在晋北地区是一项深为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在朔县、平鲁、山阴、应县、怀仁、神池、丰镇、集宁等县的乡镇最为盛行,当地大秧歌演员均能表演踢鼓秧歌。踢鼓秧歌最早起源于土著居民祭祀田祖以祈丰年的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汉唐时期已逐渐发展成……
49.
薅秧歌
[
四川省
达州市
开江县
]
薅秧,是指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在插秧后不久就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拔秧的目的是为了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熟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想象,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或者……
50.
鞑子秧歌
[
黑龙江省
牡丹江
宁安市
]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
51.
朝阳民间秧歌
[
辽宁省
朝阳市
朝阳县
]
朝阳县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夜八出”是以在秧歌盛会间演出的八组民间舞蹈而得名,主要风格是所扮的八出戏,戴假面具,别开生面而取胜,比较讲究动作的套路和程式,对每个人的身份和动作都有严格要求。朝阳县其他特色秧歌还有“跑驴”、“……
52.
中庄秧歌
[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
]
中庄秧歌流传于阳城县润城镇的上庄、中庄和下庄三个自然行政村,解放前,上庄、中庄和下庄统一为中庄村,根据属地命名为中庄秧歌。中庄秧歌产生于何时,无法考证,根据老人讲,很早以前就有人哼唱,但中庄秧歌的复兴阶段还得从解放前夕(1946年)算起。当……
53.
大树秧歌
[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
]
大树秧歌流传于阳城县北留镇大树村,因明清时期村外有护城河围绕,亦称大水沟秧歌。据当地艺人口传,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大树秧歌就以民间说唱形式流传于本县境内和晋城一带,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大树秧歌在演出过程中只用武场乐器鼓、锣、钗、旋和梆子,……
54.
洛川老秧歌
[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欢,虽说秧歌不好看,敲锣打鼓太平年。”这些唱……
55.
祁县武秧歌
[
山西省
晋中市
祁县
]
祁县温曲武秧歌是在祁太秧歌向戏剧化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小剧种,它既不属于梆子戏,也不像秧歌剧,而是祁太秧歌和武功拳术有机结合的一个艺术品种。温曲武秧歌的主要表演手段是武打套路,剧目大都是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武戏,由艺人自编自演……
56.
汾阳地秧歌
[
山西省
吕梁市
汾阳
]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市、孝义市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汾阳,为山西千年古邑,乃三晋文化名乡。汾阳位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交融地带,素有“1旱码头”之称,历史悠久。人……
57.
乳山小秧歌
[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
小秧歌是乳山境内的民俗整理者为对应大秧歌一词而设定的。把过去叫杂耍的一些民间娱乐项目,一部分归类到小秧歌范畴中,一部分归类到杂技中去。秧歌起源时间上,民间有“周朝秧歌唐朝戏”的说法,但从上古神话等典籍中看,秧歌起源显然早于周朝;起源事因上,……
58.
海龙薅秧歌
[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
薅秧歌主要在每年的三、四、五月薅秧季节,人们在田间薅秧的时候边劳动边唱歌,主要流传于汇川区海龙镇贡米村(原上坝村)和金沙安底镇茶园乡(今茶元镇)永丰村等地区。海龙薅秧歌从“平腔、蛤蟆腔”发展而来,晚清至民国初期,海龙米长期向朝廷纳贡,海龙坝……
59.
汾孝秧歌
[
山西省
吕梁市
汾阳
]
汾孝秧歌也称“圪圈圈”秧歌,流传于山西汾阳、孝义一带,最初以民间歌舞形式撂地演出,故又称“地秧歌”,后来发展成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唱曲为主的“文场地秧歌”两种形式。“文场地秧歌”吸收了各类民间故事情节,又加入人物扮演,逐渐向戏曲表……
60.
沁源秧歌
[
山西省
长治市
沁源县
]
沁源秧歌是在民歌小调基础上,由广场演唱的散板秧歌和花鼓秧歌发展而成的小剧种,属曲牌体,流传于山西省沁源县、太岳山麓、沁河流域以及晋中、晋南的部分地区。沁源秧歌以当地语音为标准曲韵,曲调各有专名,如“平调”、“混江龙”等,传言有360调,现仅……
猜您喜欢
东京三饼
西安饮食三绝
泗洪三宝
杭州四宝
关东三宝
李庄大三白
鄱阳三鲜
平凉三宝
煎酿三宝
梅州八大名茶
德州三宝
紫阳三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