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源起于明代,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1428—1500),同时他开创了茅龙笔书法艺术。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曾详实记述:“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扑野之致。白沙当称为茅君……又称为茅龙。”后人为纪念陈白沙的贡献,故名白沙茅龙笔。
白沙茅龙笔以当地圭峰山特产的茅草为主要材料,经选裁、锤砸、浸泡、刮青削草、-装饰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所用草料十分讲究,须选摘背风向阳、不老不嫩、茎壮粗大、长短适宜的茅草,加以剪裁后,要将茎部锤砸成扁状,经晒干再浸泡2—3天,便可按照设计的笔形进行刮青削草,即用利刀、锉刀对草料进行快速刮削并手拉成笔坯,此道工序最为关键,直接关系到茅龙笔的成型和使用效果,须有熟练的技艺。笔坯经浸胶、风干和梳整后,再用红、白丝绒绕扎,并配以笔帽、丝带等饰物,茅龙笔即制作完成。
白沙茅龙笔材质特殊,制作工艺独特,具有纤维均匀、软硬适中、吸墨性好、富于弹性、书写流畅、坚韧耐用的突出特点,尤因笔头没有笔锋,挥写时笔划中留有空隙,形特别宜于行草书体,亦可用于国画露白线条的勾勒。
清康熙年间,当地已有笔庄专门制作茅龙笔,清末至抗日战争前更出现了成规模的“做笔街”,茅龙笔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澳洲。2008年白沙茅龙笔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献章 (1428~1500) 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