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阆中市

巴象鼓舞

巴象鼓舞

灵山秀水的古城阆中,除把山之魂水之韵古之城留给世人外,还给人们留下了千年之舞——阆中“巴象鼓舞”(又名八仙鼓舞)。

舞的活化石

“巴象鼓舞”,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宗(板遁蛮)人继承其先祖“前歌后舞”传统,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时阵前造势威震敌胆尽显“巴国勇士”风采而传为美谈的。公元前2世纪初,宗人帮助汉高祖平定三秦时又再现风采。“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深得刘邦赏识,后被引入汉宫,定名“巴渝舞”。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虽数易其名,却以其强大的民族生命力,逐步由武舞宫廷舞演变为祭祀舞庆典舞,在民间与世流传盛演不衰。1992年,四川省舞蹈研究所在阆主持召开了“阆中巴象鼓舞与巴渝舞研讨会”,一致认为:阆中流行的“巴象鼓舞”,是“巴渝舞”的遗风,在国家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是“舞蹈的活化石”。

奇妙的音响

“巴象鼓舞”的音响主要是由鼓、锣、呐喊组成,鼓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锣音随鼓点起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人耳目惊心。舞者以待战、征战、凯旋等篇章变换各种大小队形,伴随鼓点铿锵呐喊“嗨嗨”声,威武雄壮气贯长虹。如“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动人心魄,激人奋进,摧人向前。就是这看似简单奇妙的音响,却烘托出了数千年的巴人气势巴山雄魂蜀水深情。

远古的妆饰

“巴象鼓”的设计为长木柄兽皮圆形鼓,鼓直径约30/40厘米,双面彩绘阴阳图;柄长约80/120厘米,贯通鼓身,上端矛尖状露出约3/5厘米,下端由左手紧握于腰间;右手执长约60厘米之竹鞭,略呈弓把形,鞭端击鼓处微翘。“巴象鼓舞”的表演者为精壮男女,舞者头扎各色包巾,纹面或带各种狰狞面具;上穿黑色对门襟衣服,袒露右臂,腰扎白色亮带;下穿青色过膝亮腿裤,扎黑白相间绑腿。赤脚穿草鞋,鞋鼻头扎一大朵红绒花。将“巴国勇士”形象展现的维妙维俏淋漓尽致。

深远的影响

越是民间的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阆中是古“巴子国”的国都,“巴象鼓舞”和“巴渝舞”的发祥地。为了破解“巴渝舞”盛衰枯荣的千古之谜,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和文学艺术界就对“巴象鼓舞”进行了专门研究,多次召开学术探讨研究会。1959年,阆中文化馆组织的阆中“巴象鼓舞”队,参加了四川省民间舞蹈汇演并获“优秀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更是注重了对“巴象鼓舞”的“挖掘收集整理开发与应用”。1988年,阆中首次将“巴象鼓舞”运用于“川北灯戏”舞台表演,获得好评;1991年,阆中100人的“巴象鼓舞”队获得南充市第二届丝绸艺术节开幕式表演一等奖;1996年,四川省八运会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的“情满嘉陵”篇中,由400名武警官兵表演的《巴鼓庆盛会》舞,让“山川为之倾倒,河谷为之荡波”,使“巴象鼓舞”威震海内外;2003年,阆中“巴象鼓舞”队参加了四川电视台春晚现场直播表演;之后,阆中市文化馆组织了约80人的“巴象鼓舞”艺术团,重视巴人服饰形象习俗、道具制作、队形变换、音响声光设计、室内外表演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坚持常年排练演出;2004年分别参加了广安“纪念1百年诞辰”和“重庆第四届旅游交易会”表演,引起轰动;2005年5月,艺术团在成都参加了“中国西部第六届博览会”开幕式表演,好评如潮;并尝试与北戴河等景点或企业联姻共同开发“巴象鼓舞”项目,国内外电视报刊等30多家媒体竟相报道。2005年10月1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保护评审委员会”和省政府批准,将具有“唯一性、代表性、开发性”的阆中“巴象鼓舞”,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务院审批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千年一舞的“巴象鼓舞”,正迎接着她更加阳光明媚的永恒春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荐阆中市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阆中市导航

下一篇:朝鲜族长鼓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