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温江区

蛾蛾灯

蛾蛾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蛾蛾灯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传于四川温江区、郫县德阳市一带的民间舞蹈“蛾蛾灯”,其产生与川西平原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是川西平原珍贵的艺术资源,充分展现和刻画了勤劳智慧的川西坝子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与诙谐幽默的性格形象。是摹拟川西平原独轮的鸡公车,载人、行路的生活,舞蹈通过一对祖孙赶集,鸡公车上坡下坎,爷逗孙,扑蝶等情节,表现了祖孙对美好田园风光的热爱和欢乐愉悦的心情。

“蛾蛾灯”的表演形式和“车灯”相似,由两人表演,一人饰爷爷(推车人),双手执道具车手柄;一人饰孙女(坐车人),站在道具车内,将车身上的四根带子捆在腰部,车前装一着彩裤、布鞋的假腿,接在孙女的腰前,连接处用上衣遮盖。推车人以腰为力点,突出“踢”和“颤”,用腿的屈和伸,脚的踢与颤,胯的扭动来表现独轮车车在田间小道上崎岖前进的情景,坐车的孙舞动手中的彩巾和折扇,用“观景”、“扑蝶”等情节来表现她活泼天真的性格。

舞蹈比较特殊的是对蛾蛾(蝴蝶)颇具匠心的表现。蛾蛾用纸糊彩画,拴在一根富有弹性的竹篾上,竹篾捆扎在推车人的背上,蛾蛾从推车人的头顶垂吊下来,通过推车人腰的涮动和头部的点、摇动作,便能使蛾蛾在坐车人的头上方,上下飞舞,左右盘旋,逗引坐车人在车上扑蝶。老艺人在表演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耍蝶的艺诀:“想要蛾蛾团团转,颈项(脖子)硬起腰要涮”;“要使蛾蛾打飘飘,脑壳(头)颈项左右抛”;“想要蛾蛾停又站,颈项脑壳轻轻颤”等,这些艺诀概括了耍蝶的方法、要领,使道具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蛾蛾灯》由一支小唢呐和打击乐器击打川剧曲牌伴奏,采用当地民歌小调,曲调短小规整,明快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由于舞蹈情绪变化多,跌宕大,要求乐手在演奏时,紧密配合舞蹈情绪的起伏变化,即兴击出丰富多样的鼓点,并以强烈的音响对比,烘托舞蹈的情趣。

“蛾蛾灯”是四川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更是川西平原珍贵的艺术资源,它充分展现和刻画了勤劳智慧的川西坝子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与诙谐幽默的性格形象。从舞蹈本体来看,对蛾蛾(蝴蝶)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民间艺人头、颈的高超技艺;加之道具精美的民间制作工艺,“蛾蛾灯”又可谓是具有浓郁川西平原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温江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灯也感兴趣:
温江区导航

下一篇:金华龙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