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乐亭县

乐亭泥人制作技艺

乐亭泥人制作技艺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亭泥人制作技艺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艺术是我国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供案头欣赏的小型泥塑和儿童玩具,以人物、禽鸟、走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陈列于庙宇等公共场所的大、中型泥塑,一般多为宗教造像。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当世人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宋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乐亭泥人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中冶发展到鼎盛时期,清末明初,专业性泥人作坊纷纷涌现,以教军场赵清增为代表的泥玩具艺人蜚声于世。20世纪30年代,乐亭当地戏曲艺术盛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便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北胡庄村泥人生产形成较大规模。1980年,泥塑艺人赵玉明秉承祖父赵清增传统手工技艺,在长期实验中研究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使乐亭泥塑艺术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

乐亭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有搓、揉挑、捏、印、压、贴、镶、插、推、糊等技艺。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模具泥人,成批生产,量大,价廉。多为吉祥祝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绘彩用笔放粗,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另一类为手捏泥人,此类作品构思丰富,惟妙惟肖,做工精细,雅俗供赏。内容大多以戏曲题材为主,同时也捏佛像和现实生活作品。这些作品一般先从脚部捏起,自下而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任务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装饰精美,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乐亭泥人在造型特点上采用高浮雕方式处理一些突出轮廓,而不像雕塑那样强调块面和体积感,以浅刻方法处理一些线条图案,体现厚中见薄,薄中见厚的衣纹,同时向塑像心压缩处理构图,通过缩短人体比例,突出主要部位。在-关系上,传承了中国画散点-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或庄重秀丽或夸张诙谐,大多人物比例并不严格遵守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言的“站七、坐五、盘三半,一个巴掌半张脸”之说,在细节的表现上追求大的形似,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或夸张,或严谨,准确把握人物比例,形象的彰显出人物的性格及特征,使默不作声的泥塑成为凝牟欲语而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

乐亭泥人在绘色中勾描、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达到苍劲、秀丽、典雅、艳美的目的。其用色大胆夸张,多施以对比强烈、纯度高的颜色,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绘彩技法以“从上而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为原则,“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落笔如飞,厚薄均匀”、“满而不塞,繁中有简”为乐亭泥塑遵循的规律,亦是乐亭泥人彩绘专业代代相传的技艺绝招。

乐亭泥人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构成了乐亭泥人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备完美的美学思想,蕴涵着原始艺术所独具的神秘感和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审美价值体系的渊源,直接的反应出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推荐乐亭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乐亭县导航

下一篇:刘乐火勺(棋子烧饼)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