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滦南县

孟各庄蒙鼓技艺

孟各庄蒙鼓技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各庄蒙鼓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很久的打击乐器,一般为圆桶形。鼓的一面或两面用薄膜蒙上,经过捶打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常用于舞蹈或戏剧伴奏。制作鼓的过程称为蒙鼓。民间也称鞔(mán)鼓。

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孟各庄村位于滦南县西部,隶属司各庄镇。滦南县孟各庄蒙鼓技艺系滦南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健在艺人孟祥臣,系孟各庄村民。蒙鼓技艺系孟祥臣祖上单传技艺,只因其所制作的各种鼓的表面印有“孟各庄”字样,因此被世人称为“孟各庄蒙鼓”。

由于年代太久远,并且此项技艺家族保护意识强,本村90多岁的老人也无法讲清孟各庄蒙鼓技艺起于何时。但据本村老人们介绍,孟氏家族的这一技艺形成影响,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或民国初期。目前本村健在的老人可零星的回忆起过去听到的前辈人曾经说过的相关事情。当地人对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孟各庄蒙鼓技艺的回忆略显清晰。孟各庄蒙鼓制品被文艺宣传队带到朝鲜,则是本地参加抗美援朝回来的人亲眼所见。文革期间,村办、社办文艺宣传队风起云涌,对鼓的需求量增大,孟凡兴、孟祥臣父子日夜加班赶制各种不同用处的鼓。因“一鼓难求”,外地人常常连续几天在孟家等候。现在主要是销往京东地区省、市、县文艺器材商场,很多人慕名前来定作、取货。

孟各庄蒙鼓制作的大致工序:1、选皮、木料烘干;2、制作鼓梆;3、齐口、打磨鼓梆外围;4、上皮;5、踩鼓、上劲;6、去毛;7、钉钉;8、修边;9、自然风干。

孟各庄蒙鼓制作种类:按当地俗称分为拨浪鼓、凉粉鼓、手鼓、书鼓、腰鼓、板鼓、花盆鼓、定音鼓、矮堂鼓、高堂鼓等。按鼓的直径大小分为1.2尺、1.4尺、1.6尺扁鼓;1.8尺、2.0尺、2.4尺、2.6尺大鼓;定做各种尺寸鼓,目前最大做1.2米大鼓。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制作其他类特殊型制的鼓。

鼓作为民间流传已久的重要打击乐器,至今仍在民间文艺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孟各庄蒙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优秀的产品质量受到使用者欢迎,历时百余年不衰,在冀东、京津、东北地区有很大名气和较大影响。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滦南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滦南县导航

下一篇:青砂器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