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沭阳县

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七乞巧节
沭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月七乞巧节为沭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体起源无明确文字记载,解放前广泛流传于沭阳广大地区,现在此习俗和解放前相比也简单得多,大多数地方只留下美丽动听的传说。

七月七乞巧节流布于流布沭阳县贤官镇、茆圩乡、韩山镇、官墩乡、汤涧镇、陇集镇、耿圩镇、潼阳镇、悦来镇、北丁集乡、钱集镇、马厂镇、章集社区、沂涛镇、东小店乡。

七夕,指夏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传这一天是“乞巧节”。沭阳一带人家的小大姐在这一天下傍晚,她们洒水扫地,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到了晚上,姑娘们在庭院的一旁显眼处,竖立起一根青竹竿,竿头插一片鲜碧绿的荷叶,做成一个“承露盘”,两旁边挂起两盏红灯笼。(这两盏灯,通常被称做“双星”),再把预先画好的“七仙女”的画像,恭恭敬敬地悬挂在两灯之间的竹竿上。然后搬来八仙桌,端端正正地放在七仙女的画像前面,供上瓜果酒肴。供品要摆得满满的,越丰盛就越显得光彩,也就越显得心诚。这时,附近的姑娘们还互相串门,欣赏和评论谁家的瓜果选得多,皮色好,成色纯。待到月上树梢时,乞巧的姑娘们焚香燃烛,礼拜七仙女,敬她们为师傅,请她们慷慨大方地把精湛的针线活儿技艺和聪明智慧教给人间的众多姐妹。

这种乞巧方式,在解放前大多是由地主、富商、官宦人家的姑娘使用。穷人家和经济不富裕人家的姑娘,则是由姑娘们相互间乞巧。

在乞巧节前夕,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各人在自己家里,专心致志地坐在绣棚架前,预先不露声色地制作形形色色的手工巧活,诸如日后赠送夫君的荷包,准备出阁时穿戴的绣花衣裙,作为嫁妆的绣花枕套等。到七夕时,突然拿出来,相互品评,比一比,看谁的绣面平贴,色泽艳丽,浓淡相宜,针脚整齐,疏密有致,圆转自如,不露针迹,栩栩如生。谁绣得最好,谁便被推为绣花的佼佼者,不但要向众姐妹们传授穿针引线、操习女红的经验,还要一针一线地进行示范,温文尔雅的佼佼者谦虚地飞针走线时,四下围观的姑娘屏声敛气,目不转睛地看着、学着,为之倾倒。这种相互学习、观摩,彼此切磋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乞巧”。

推荐沭阳县更多特产
沭阳县导航

下一篇:沭阳龙头节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