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乱弹
威县位于河北南部,距省会石家庄138公里。乱弹至清嘉庆、道光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京徽的合流,乱弹便脱颖而出,自立门户。
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三百多出,代表剧目有《临潼关》、《广武山》、《煤山》、《两狼山》、《石佛寺》、《全忠孝》、《白逼宫》、《王莽篡朝》、《大上吊》、《调寇》、《金钱豹》、《顶灯》等。威县乱弹主要唱腔方面有明显的俗曲痕迹,演唱上近似丝弦腔,但较丝弦腔更为浑厚、粗犷。威县乱弹原来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包括:乱弹腔、昆腔、扬州乱弹、高腔、罗罗唢呐二黄和杂腔小调。现在唱腔均以板腔体的“乱弹腔”为主,特点是男女腔均为本字咬音,假嗓拖腔。主要板式有[一鼓头]、[二鼓头]、[慢板]、[流水板]等,偶尔也唱昆腔。其唱词是上下句结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昆腔唱词为长短句式。乱弹曲牌流传至今尚有一百多支,其中“混牌子”一般都有唱词和锣经,如[山坡羊]、[粉蝶儿]、[大泣颜回]、[潮阳歌]、[一江风]等。“清牌子”分大唢呐曲牌、笛子曲牌、海笛曲牌三部分,常用清牌子有[大开门]、[小开门]、[扬州开门]、[二板揣]、[九连环]等。乱弹的锣鼓经丰富,仅开场锣鼓就有九种之多,如老一鼓头、0鼓头、软二鼓头等。
威县乱弹保留了南曲以檀板司节奏的习惯,以唢呐为主的吹奏乐伴奏,红火热闹具有民间吹鼓乐风格,音繁节促。传统文场伴奏乐器为唢呐两支、七孔笛一支(七孔笛较曲笛细、比梆笛略粗、七个音孔)和小方笙两把。生角多用唢呐、笙伴奏,旦角多用笛子、笙伴奏,文角多用笛子、笙伴奏,武角多用唢呐、笙伴奏。
威县乱弹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表演古老浑朴、粗犷热烈,注重唱、做、念、打。老生、胡子生的重头戏为多,为生行之首。武戏讲究把子,成套把子有三十多种,如0刀、单半截挺、双半截挺、单刀拐、满天红、老虎枪、大春秋、老八下等。乱弹的表演特技有飞锥穿叉、滚绳卷帘、叼碗捉提、簸粮下高、上吊荡人、吊辫子等。
威县乱弹的音乐采用“纯律”,唱腔与伴奏采用“支声复调”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进行,形成独特而微妙的旋律对比效果,这在中国戏曲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威县乱弹对丰富中国多声部音乐理论,对解决给五声旋律配置对题并保持音乐整体风格统一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