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庄戏靴制作技艺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戏靴尤其是京剧行当戏靴制作以北京、天津最为发达,行内有“京一津二”之说。现年88岁的小辛庄村民范振义,少年时期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行艺,青年时期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退休后返回家乡,创办了“艺丰坊”,专门从事京剧行当戏靴制作。1981年,范少奎子承父业并扩大了生产规模,1992年慕名拜师北京“三义斋”吴瑞启并邀请其担任小辛庄“艺丰坊”的终身技术顾问。在吴启瑞的指导下,艺丰戏剧用品厂的朝靴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产品质量达到了行业之首,让人们领略了“三义斋”朝靴的大牌风范,使“三义斋”朝靴制作技艺得到了延续。
为保证靴鞋的高质量,制作者对原材料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面料有棉冲服呢、软缎、库缎三大类;靴鞋用纸是按需定制且为纯手工制作的麻纸。一双戏靴的制作需要刺绣、裁底儿、纳底儿、上面儿、缝纫、上鞋、抹粉等几十道工序,制作方式基本为纯手工。尤其是朝靴的鞋底制作就需要20多道工序、7天才能完成。范少奎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把传统的靴鞋形式、色彩、纹样等与京剧中生、旦、净、丑的表演艺术的韵味更有效的结合起来,制作出花样繁多、风格独特的各种角色靴鞋,受到了业界人士的赞誉。
如今,艺丰戏剧用品厂主要生产京剧生、旦、净、末、丑靴鞋,同时还制作电视影视剧古装靴鞋。经过多年的发展,“艺丰坊”已研发出戏靴产品样式102种,民族舞鞋、靴20余种,年产量2万—3万双,成为全国戏靴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专业生产厂家。他们的产品热销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校、北京戏校及天津、上海等地方戏曲院校以及港澳台和数10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国戏靴鞋制作仅有四家,复杂的靴鞋制作工艺和靴鞋产品的创新给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新生力量的参与,靴鞋制作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为了使“三义斋”戏靴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第三代传承人范少奎投资89万元扩大了艺丰戏剧用品厂,成立了“三义斋”戏靴制作技艺培训班,如今,能熟练掌握该技术的人员已达40多人。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