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 > 易县

易县清宫传统刺绣

易县清宫传统刺绣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清宫传统刺绣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宫传统刺绣又叫宫绣,始见于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广为流传于辽代,兴盛于明清,晚清时达到巅峰,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刺绣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清宫传统刺绣传人因绣院解散而流落民间。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来,1979年王占录承包绣花坊经营刺绣业务,1991年创立了以传承、制作、创新、销售为一体皇家御绣服饰企业——河北易水工艺美术厂。王占录凭借对清宫传统刺绣艺术的极度热爱与痴迷,与子女一起挖掘、整理、研究、优化整合它的设计、制图、印刷、成品等多个工艺环节,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工艺规范流程和制作标准。第3代传人王小潇尤其擅长刺绣针法和图案设计,曾为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设计绣制钢琴罩;2008年在北京创立箫韶凤仪(北京)服饰文化有限公司,设计、研发清宫传统刺绣新产品;与世界著名品牌TOD’S公司合作,研发出多种新产品,其作品被日本韩国美国法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收藏家收藏,由此中国清宫传统刺绣艺术更加为世人瞩目,王小潇也被业内人士称赞为“中国清宫传刺绣第一人”。

清宫传统刺绣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制图、上绷、配线、刺绣、成品等。它属手工刺绣,一般采用工笔为蓝本,绣线为无拈劈绒,以缠针、接针、铺针等主要针法,根据物体的阴阳面,用变换色块及在绣花色块上黼绣其他针法来表现物象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复杂的制作工艺需要天生的悟性和常年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它要“以心神的运用”来操针,十几种针法必须达到平、光、齐、韵、和、顺、细、密,讲究慢工细活。清宫传统刺绣绒面薄而均匀,花纹光亮平贴,配色自然鲜艳,所绣物象为花果、草虫、庭院小景、戏曲人物等,写实而生动,多用于宫廷装饰和服饰。

清宫传统刺绣历代受皇家专宠,用料非常考究,代表性作品豪华富丽,精当贵重,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总体来看,清宫传统刺绣具有以下特征:1.雍容大气材质华贵:制图遵照宫廷艺术审美的标准和规范,无论是服饰纹样,还是佩物小品,都充分体现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设色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材质以华贵而著称,其面料为最好的绸缎,绣线为蚕丝制的绒线和黄金、白银锤箔捻成的金、银线,绣品独一无二,非常华贵;2.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它严格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宗旨,从刺绣工艺的角度反映帝王、统治者的意愿,将祈福纳祥、驱恶避邪的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含蓄地以图案形式和技艺高超的针法来体现,充分反映了吉祥图案在传统艺术品中的重要性。3.针法考究严谨规范:清宫传统刺绣针法极为考究,尤以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最为精致和华贵。它对不同的图案都有较严格的典制章法和规范,与民间绣品的随意性和自如表现个性的主观创作意识明显不同。4、题材寓意身份有别:清宫传统刺绣图案的寓意不仅是祈福纳祥,同时也是穿用者身份、社会地位的标识。

清宫传统绣刺绣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但由于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产量低,随着机绣的发展已日趋埋没,因此急待予以保护。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易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刺绣也感兴趣:
易县导航

下一篇:燕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