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 > 永嘉县

永嘉昆剧

永嘉昆剧

温州昆曲,又称永嘉昆剧,是流行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一个昆剧流派。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

温州昆曲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 调规律限制,可以同宫异调联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呈现极大灵活性和丰富性。在打击乐方面也保存了较为古朴的民间锣鼓点。角色最初有小生、正生、当家、花旦、大花、小花。外加鼓板和正吹即可演戏,称“八脚头”。后发展到13脚。表演艺术古朴、自然、明快、讲究生活真实。丑角道白多用温州方言。

温州昆曲大小约120多个,有《荆钗》、《白兔》、《杀狗》、《琵琶》、《金印》、《绣襦》、《八义》 等;尚有李渔作品七种和一批独有剧目。

清嘉庆年间,永昆有秀柏、霭云等班社。同光至民初为鼎盛时期班社多达三四十个,最有名者为新同福与新品玉,时称“品玉行头好,同福价钿老。”新同福系叶良金(艺名蒲门生)、杨盛桃(阿桃儿)所组建,演员阵容齐整,名艺人徐郑、炳虎(叶啸风〕、邱一峰(小生水)皆得蒲门生亲传,名扬艺坛;另一演员高玉卿,观众昵称“大姆旦”,演技精湛,数十年间独步昆班,弟子达200余人;从而永嘉昆剧声名大振。其后有杨永棠、杨银友继承永昆衣钵。

抗日战争时期,永昆艺人日渐凋零,观众锐减。1951年,合并新同福、新品玉、一品春、 南春班社零散艺人,成立温州地区巨轮剧团。1954年,划属永嘉县,称永嘉昆剧团。它曾以拥有生角演员杨银友、旦角演员周云娟等一批卓越的表演艺术家而风靡一时。五十年代赴上海演出《荆钗记》、《琵琶记》、《绣襦记》等,赢得一致好评,上海名家俞振飞观后曾有“南昆北昆,不如永昆”之赞。1957年,温州戏曲学训练班为永嘉昆剧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现又有一批学员在上海培养,可谓历经风雪而无畏,依旧生意盎然,今2000年春天更以一出《张协状元》名震昆坛,赢得行家一致赞誉。 温州的确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用热血肥沃了这片热土,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浪潮,带来了无限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卷走了温州人心中最朴素的文化。温州戏曲、曲艺作为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温州人文情怀的真实写照,却在一步一步地远离,远离……,我们熟悉的乡音已离我们日渐远去。

永昆,温州昆曲是中国南方昆曲的一个流派,因流行在永嘉一带,又称“永昆”。它与苏州昆曲基本相似,但曲调稍紧,节奏教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伴奏以笛为主,其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其抑扬快慢,按固定曲牌演唱,规定十分严格。其剧目有《琵琶记》、《雷峰塔》、《连环记》等,表演艺术上具有朴质、自然、明快等特点。

推荐永嘉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剧也感兴趣:
永嘉县导航

下一篇:杭州小热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