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金坛

指前鱼灯

指前鱼灯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前鱼灯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灯活动发源于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是以象形鱼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在清末当地青龙庙的碑刻上、芦家村陆氏的族谱史记中,旧时当地送春艺人的唱本里,便有关于指前鱼灯的内容。指

前鱼灯缘起于长荡湖渔民的取兆讨吉的习俗。由于世代生活在长荡湖边,旧时人们大都以捕鱼为生。晚上,下湖捕鱼的渔民们将灯盏挂在船头,一是捕鱼时在湖船上照明,二是保佑平安,祈求多捕鱼虾。后来该习俗从捕鱼船上移至湖岸家屋,并在村里民户中竞相仿效,形成了按农历约定时间,在各家屋舍“上灯”和“落灯”的风俗,所张挂的灯也逐渐被人们制成各种象形“鱼”灯。此后,随着鱼灯品种和样式的逐步发展,又由屋舍张挂延衍演变为孩子们嬉闹舞动的吉祥玩具,继而发展成为一种融含地域生活内容的娱乐表演形式。

旧时,鱼灯表演前,表演者应需先到庙里敬菩萨,然后沿附近村镇所有路巷周游一圈,从上首开始每家每户依次光临。每到一户,主人家皆要鸣放爆竹以示“接鱼”。鱼灯进屋后,表演者要唱歌说吉利话,还要给主人家送一对蜡烛,意为“送灯”。鱼灯出门离开时,主人则会递上红包喜钱或香烟等物以示感谢。待每家每户“送灯”完毕,便集中在一个大场上,开始表演《鱼灯舞》。

指前鱼灯的表演主要是以“鱼”为道具,用竹篾或铁丝做鱼骨支体、外裹鱼皮彩布、内装灯饰而制作成各种象形“鱼”状。表演时,其道具分段或按鱼态与人的躯肢巧妙联动。鱼灯一般在过年、庙会和喜庆场合,或应邀到户主家中表演。鱼灯表演时,先为“串阵”,一条横幅,一杆号旗,两杆幡旗,两只高灯和四把大伞在前,三班大锣大鼓开路上场,以“鲤鱼”为首,12条“鱼”偕12个“渔婆”和“龟”、“虾”、“蟹”、“蚌”等水族依对次跟上,随后是两只彩船,4个兹巴,4个火流星,两条小龙。“串阵”以鱼灯队形的不断变化,串舞成“梅花阵”。其后,鱼灯队边摆出字形边唱歌。“走连贯”时,所有鱼灯面对面从各自的右侧方向,与前面的人相接,以“花步绕串”走过每一盏鱼灯。指前鱼灯的表演一般要1个多小时。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都“头动、尾巴摇”,其舞步和身姿始终像鱼在水里那样不停地游曳,显得活泼俏皮,颇有情趣和观赏性,其造型生动,扮相逼真,舞姿优美,,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渔家水乡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指前鱼灯的生成与当地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好该项目,对追寻江南水乡渔业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指前鱼灯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全省其他各地颇为鲜见,在苏南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中属珍贵稀有品种。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金坛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鱼也感兴趣:
金坛导航

下一篇:常州孟姜女传说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