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 > 杨凌

安谷芯子

安谷芯子

咸阳县志记载:“在封建社会里,这里是祭祀社稷的地方。社:即土神;稷;即谷神,土能生谷,故能养万民。因村安在社稷处,故名安谷村”。安谷村村名的由来已为我们了解安谷芯子的渊源开启了大门。因为祭祀本身就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需要很多人共同来完成的活动。而耍芯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芯子是把4一11岁的儿童装扮成各种人物,固定在铁芯上呈现惊险优美的造型艺术。耍芯子的初衷是敬天地,祈福祉,保村民平安,人丁兴旺,百业兴隆。勤劳质朴的安谷人继承了祖辈的这一淳朴的祈福形式并将其作为节庆日、村上大事要事、庆典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传承了下来。

安谷芯子耍的有组织、有规模、场面最宏大、声势最辉煌的时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陈彦忠(1912-1994),自幼读过私塾,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为人忠诚,当之无愧的成为安谷芯子当时的龙头和总设计师。六十年代他曾因耍芯子被陕报记者专访并撰文刊登。史正法(1920-1983)具体负责芯子的装扮及操作。最初的芯子分为单人芯子和多人芯子。单人芯子有的由一人肩扛,有的由两人平抬,比较简单。多人芯子是由多名小孩着古戏装(小孩的数量依据戏剧的情节而定),按照戏剧情节组织在一起,用铁丝从腰、腿部固定起来,悬在空中。小孩多的,固定在床上;少的,固定在桌子上。床长2米,宽1米,桌子相对床要小的多。底下再用抬杠支撑,由人抬起来行走表演。床一般需八人抬,桌子需4人抬;另各有相等数量的人以备替换。装芯子讲究的是一要设计独特,二要悬,三要巧妙,四要惊险,所以悬空小孩的旁边还必需安排2个人打拐子支撑,起安全的作用。床和桌子及抬杠均用槐木制作。大多是在春节或逢盛大活动时装芯子。如今因为时代的发展,装芯子的器具比过去要结实而且用车装来替代人抬,所以小孩的年龄也适当放宽,装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场面也比过去宏大。过去芯子主要以装扮古戏为主,比如《回荆州》、《七星庙》、《白蛇传》、《杀庙》、《三娘教子》、《李彦贵卖水》等,后在第二代人的传承下,开始装一些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要事及现代戏。如曾扮过排球女将《郎平奥运夺冠》、《白毛女》、《红灯记》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一代的传承人相继去世,安谷芯子的第二代传承人陈俊义、史克忠(1934年生)、史振芳(1934年生)、雷存孝(1938年生)、史全兴(1945年生)、杨天德(1922年生)继上一代人之后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耍芯子的重任。安谷芯子更广泛地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大型活动及各种庆典活动。二00五年九月受省政府邀请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西安进行了表演。二00六年九月参加了中国秦都首届农民节立节仪式上的演出。安谷芯子成为安谷村村民集体参与的一项大型文化娱乐活动。装芯子时全民动员、全村参与,各家各户拧成一股绳下势要把芯子装扮成功。芯子表演结束后所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更是溢于言表。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村民更喜欢接受新鲜的快捷的网络文化、传媒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快感。乐于研究参与芯子的组织、设计、装扮的人越来越少。安谷芯子的第二代传承人也已年过古稀,现有的第三代人有陈彦忠的孙子陈兵朝,史忠贤两位传人。一个四十多岁,另一个也已六十有余。安谷芯子面临着后继无人、失传的困顿境地,急需抢救和保护。

推荐杨凌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芯子也感兴趣:
杨凌导航

下一篇:咸阳“高尔夫”—— 打“尜”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