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花瑰艺术)
木雕(花瑰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瑰艺术是海南民间对木雕神像、偶像、人物像等的俗称。在海南,以澄迈县的花瑰艺术最具代表性。
花瑰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宋代佛、道、儒的兴盛有关。过去,佛、道、儒的各种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艺人制作。宋代,在澄迈县的白石岭的早期道观,祭祀万天大王和雷公神,相传出现了最初的雕刻神像。明代澄迈县开始兴起军坡节,又称“游公节”,人们将各路民间保护神抬出来- ,供人祭拜。清代的佛、道活动更盛,各类庙堂遍布城乡。从年初至年终,几乎月月都有“作斋”(庙会活动)。祭祀的神仙甚多,是花瑰艺术最为兴盛的时期。民国以后,庙会活动时兴时衰,对花瑰艺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花瑰艺术多以沉木、树根、木化石为材料,雕刻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图像、装饰图像等的造型,承载着历史、宗教、民俗信仰的许多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在当地的信仰祭祀、偶戏娱乐、居家装饰和美化环境中有着不可缺的社会作用。由于受现代艺术的冲击,传统的花瑰艺术已处濒危状态,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