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祁县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太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太秧歌,又称“晋中秧歌”,是民众自编自演的融小曲、杂说、歌舞、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祁县、太谷、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孝义汾阳、清徐、榆次太原南郊等地。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祁太秧歌早期的表演形式是元宵社火中的踩街秧歌,大多是以第三人称说见闻、数典故、叙景致的歌舞形式。表演时,由俊扮、丑扮两位公子手持折扇领头,俊扮领着身背花鼓的女演员,丑扮领着拍小镲、敲小锣的男演员,分两行走街,无弦乐伴奏,只是轻敲边鼓、轻击锣镲掌握节奏。清代,秧歌艺人在省外商人频繁往来太谷、祁县的背景下,编出了反映商人生活的小戏,到清末民初,他们又改编了大量晋剧剧目,并且与晋剧艺人一同组建“风搅雪”班社,同台演出。晋剧艺人在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给秧歌以重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秧歌戏的艺术水平。

祁太秧歌曲调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约300余首。唱腔曲谱按句式分为七种: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六句式、垛句式、花句式。句尾押韵,一剧一曲,或一剧多曲,语言生动活泼,唱词多为排比句式,且有“依儿哟、呀得儿丢、衣打去、晦得儿……”等虚字衬词。传统剧目有《绣花灯》、《采棉花》、《看铁棍》、《换碗》、《洗衣计》、《看秧歌》、《太挑菜》、《起解苏三》、《郭巨埋儿》等。

目前,祁太秧歌的传承问题值得关注,历史上留存的300多个祁太秧歌剧目现在能演出的只有40个左右;秧歌曲调唱词整理收集尚不完善;许多经典技艺已经失传;演艺人员出现断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推荐祁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秧歌也感兴趣:
祁县导航

下一篇:孝义碗碗腔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