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朔州市 > 朔城区

朔州吹打乐

朔州吹打乐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朔州吹打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朔州民间吹打乐主要流传在大同、朔州及忻州市及周边地区,起源甚早,北魏时期开始流传,后与散乐结合后,逐渐作为民间吹奏乐被普遍应用于岁时节令、庆典祭祀、婚丧社火等民俗事项中。清中叶以前,朔州民间吹打乐主要是吹奏当时流行的- 音乐,清末民初以后,逐步仿学吹戏,极大丰富了演奏内容。

朔州民间吹打乐一般分祭祀、婚嫁、殡葬、庆典、庙会等几种场合。曲谱五大类(白事类、婚事类、祭祀类、庙会庆典类、其他类),六大套,共计60多个曲目;此外,还仿学晋剧、耍孩儿、道情、秧歌、二人台、北路梆子等多种剧种的吹打曲调,代表性作品有《打狮狮》、《龙灯》、《船灯》、《秧歌舞》、《踢鼓秧歌》、《将军令》、《超归令》、《祈雨》、《哭大大》、《战雁门》等。主要演奏乐器有唢呐、管子、海笛、咔、口琴、笙、笛子、锣、乳锣、阴锣、小锣、鼓、板鼓、手板、钗、木鱼、不实闲、铛子、梆胡、底胡、二胡等。著名的民间班社有武新山鼓乐班、张树东鼓匠班、康庄村鼓匠班、梁宝林鼓匠班、北周庄村鼓匠班、解四鼓匠班、宗超平鼓匠班、刘氏鼓吹乐班、闫继承鼓匠班、吕晋义班社、唐宝鼓匠班等。

朔州吹打乐是民间吹奏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反映晋北地区人们对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事项的重视,又体现了该地区豪放兼容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推荐朔城区更多特产
朔城区导航

下一篇:晋中吹打(高家班吹打乐)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