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北辰区

宜兴埠诚音法鼓

宜兴埠诚音法鼓

宜兴埠诚音法鼓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1790年),正值社会昌盛国泰民安时代,法鼓已从单独的酬神祭仪中分离出来,逐渐向民间群众娱乐活动过渡,并走向兴盛。

古镇宜兴埠建于永乐二十年,与城区一河之隔,地理位置优越。受城内妈祖皇会和漕运文化影响,先建药王庙后建碧霞宫,为诚音法鼓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法鼓为庙中娘娘出巡时随驾会,诚音法鼓意为诚音之乐。诚音法鼓使用五种打击乐器:鼓、钹、铙、铛铛、镲铬。鼓是指挥,鼓架雕刻有龙、狮子等吉祥物。每逢正月初二、十五、十六和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及四月二十八碧霞宫庙会,诚音法鼓设摆表演,农忙时白天设摆(设摆必搭棚),夜间表演。出会时,古镇13道会互拜,狮子会为头,法鼓压轴。诚音法鼓前面是仪仗队,包括前彩和乐队。前彩是娘娘出巡时警示人们回避及娘娘随身携带的起居用品等,还包括大门旗两面,高照、软对、硬对、灯牌、圆笼、衣箱、茶炊子。后面是打击乐队和本会的大图(会旗)、九莲灯等。以威武、壮观、吉祥为娘娘出巡开路,充分体现了对娘娘的敬意。晚上表演时还有几十盏彩灯。彩灯不仅增添了色彩,方便了表演,同时灯、火光有驱邪之意,象征着光明。与传统节日中寺庙入夜后壮丽景观遥相辉映。整个队伍亮丽壮观,宛如一条彩龙。诚音法鼓继承了传统技艺,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与众不同的表演模式。现存有七套鼓谱,常用五套:鼓心、狮子、老河西、单双桥、鼓叫门。五种打击乐器各有单独表演。其中“鼓心”是诚音法鼓独有的。鼓心是以铙先开,其它以钹先开。要求起步时要稳,由慢逐步加快,由低潮到高潮,静时表现娘娘和顺、稳重和胸有成竹的特点,动时表现娘娘一生在大风大浪中奔驰,临危不惧,救急扶危的气概。高潮时如万马奔腾,上擂时如雷霆万钧之势,展示娘娘行善事、得天助、顺民心、普天同庆的场面。诚音法鼓,文武兼备,钹的表演者包头裹胸,骑马蹲裆式,手中的钹上下飞舞,技艺动作刚柔相济,融音乐与舞蹈一体,曲牌讲究阴阳相对,民间音乐与佛教音乐的双重性,加上多彩且古色古香的道具,深受百姓的喜爱。

诚音法鼓曾参加清末民初及解放后的历届民间盛会。1956年获天津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民间花会百花奖,1986年在北宁公园举办的津沽花会大赛中获二等奖。2008年被区政府评为文明村新“五个一”特色团队。2010年宜兴埠二街因诚音法鼓被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批准为天津市民间文化特色村。

诚音法鼓已传承七代:第一代传人李广太(1773年-1865年);第二代传人李玉才(1824年-1902年);第三代传人韩朝贵(1901年-1983年);第四代传人史德城(1909年-1986年);第五代传人李纯安(1937年至今);第六代传人李恩庆(1943年至今);第七代传人韩廷杰(1955年至今)

为有序传承制定了保护内容即传统的演奏技艺、现存的七套鼓谱,传统的演出道具、会具;尊重老艺人提出的建议,保护他们的权益和义务;培训从青少年抓起;队伍建设,活动场地,经费来源之落实。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花会展演及庆典活动,大力宣传和展示本会,提高知名度。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本会及会员档案。3.有固定活动场所,设专人负责管理道具和服装。4.尊重老艺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起到有序传承的促进者和顶梁柱的作用。5.举办培训班,传授记谱和演奏方法,提高会员的演奏水平,并招收新会员,扩大演出阵容,保障后继有人。

信息来源:天津市北辰文化信息网

推荐北辰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鼓也感兴趣:
北辰区导航

下一篇: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