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百节龙习俗)
元宵节(百节龙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鄂州市嵩山百节龙是一项嵩山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开展的大型龙灯游祭民俗活动,传承至今390余年,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作为灯会载体的龙灯有101节,总长425.58米,故谓之百节龙。
龙灯扎制从头年开始,历时四个多月,制作工序繁杂讲究,有着严格的制式规格。嵩山百节龙游祭时间在春节期间,整个腊月会陆续收到“接龙”邀请函。腊月二十四,举行“斗灯”、“开光”等祭祀仪式。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百节龙出游送福。正月十八清晨再次祭祀占卜,确定下一届灯会时间,随后龙灯队伍绕村游走,并将龙头、龙尾分别于龙身分离,开始“跑风”,直至头尾相接,送于洼地“化灯”,一届龙灯会至此结束。
嵩山百节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传承数百年的仪式规范和宗族禁忌,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工艺艺术价值,体现出群众性、民俗性、多样性等特征,成为当地百姓约定俗成的民间信仰,对促进当地群众文化认同、增进社会团结起着积极的作用。
尤其近年来,当地围绕百节龙文化资源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组织传承人传授扎制技艺,讲解龙灯祭祀礼仪,征集相关物件,新建博物馆,使嵩山百节龙这一民俗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