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 > 涡阳县

棒鼓舞

棒鼓舞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棒鼓舞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棒鼓舞”是一种由农民自发的民间舞蹈,很早就流传在我县义门一带,以刘郢为中心,沿涡河两岸向东、西发展。在刘郢老艺人还称它为“太平鼓”,向东侧称为“花棒鼓”或“花鼓灯”,向西部又称为“子弟灯”。“棒鼓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场子”在形式上(包括舞蹈的画面),虽然和凤台、怀远一带花鼓灯的“大花场”及阜阳、颖上的“红灯舞”有些近似,但并不雷同。如演员用的五花棒、平鼓、小锣以及排势,显然与其他舞蹈不同。演出时乐队在一旁伴奏烘托,棒、鼓、锣节奏强烈,气势雄壮,粗犷奔放。“棒鼓舞”历史悠久、艺人多是祖辈相传。旧时均在农历节日和逢古会时演出,从十八世纪后期直至本世纪五十年代,一直演出不衰。建国以来,由于政策变化,因而时抑时扬。一九五六年以后,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棒鼓舞”被送为赴京汇报节目,不久,中央舞蹈协会又赴涡调研,一度极为活跃。“棒鼓舞”粗犷、健美,大幅度的表演形式,体现出劳动人民勤奋、勇武、刚毅、向上的气质,内容健康,看后令人精神振奋,深受鼓舞,这种舞蹈一直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一九五八年底,中央舞蹈协会主席吴晓邦同志等赴义门访问过这个舞蹈,据他说:这种舞蹈除涡阳外,还见于山东曹州,全国仅此两处,但山东的表演形式只是男舞女唱,和涡阳县的不尽相同。

推荐涡阳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涡阳县导航

下一篇:徽州板凳龙

返回电脑版